本土车企国际化前景堪忧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3-08-14
分享到
汽车出口在持续下滑。有观点认为这是由于人民币升值、出口市场需求低迷、贸易壁垒或其他原因。但盖世汽车网调查发现,虽然上述原因的确是对出口不利的因素,且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出口成绩,但最主要的原因仍在于出口产品竞争力不足。

汽车出口在持续下滑。有观点认为这是由于人民币升值、出口市场需求低迷、贸易壁垒或其他原因。但盖世汽车网调查发现,虽然上述原因的确是对出口不利的因素,且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出口成绩,但最主要的原因仍在于出口产品竞争力不足。参与调查的近一半(46%)业内人士认为正是由于产品力不足,才出现了诸如贸易壁垒,或对不利因素(如人民币升值、出口市场需求下滑)的反应比较明显。

汽车是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并高度强调质量和安全性的产品。而我国自主品牌车企(目前汽车出口的绝对主力)在汽车质量、技术、节能环保等方面缺乏国际竞争力。不管乘用车还是商用车均如此。虽然有较大量的出口,但主要是出口到中东、非洲、南美、俄罗斯等有较大汽车需求、但购买力较低且对汽车的质量和排放标准等要求相对不高的地区。而即使是出口到这些地区,我国车企也主要得靠打低价牌取胜,并且国内车企在海外市场也时常发生“同室操戈”的情况。

也正是因为我国的汽车产品在海外留下了低价的印象,很容易成为国际贸易战中受打击的对象。“中国汽车商品出口的经验并不丰富,且技术落后,对出口目标国家的法律环境、技术门槛、产品需求等不熟悉,容易受到各种非关税壁垒的制约,”乘联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认为。

金砖四国中的巴西和俄罗斯也是中国汽车出口的重要市场。但这些新兴市场近年来也制定了新的政策,限制包括中国车企在内的汽车进口,鼓励国外车企在其国内本地生产。这对中国车企是个不小的挑战。若在海外生产,中国车企曾经的主要竞争力(低价劳动力打造的低价优势)将被困住。另一方面,从2011年开始逐渐明显化的人民币主动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是个越来越大的不利因素。而人民币升值进程才刚开始,远未结束。未来出口企业因此而遭遇的挑战将更大。种种国内外因素都在逼迫着中国出口车企要么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要么在海外当地生产,而且不仅是简单的CKD组装,要达到较高的本地化率。中国车企依靠出口进行国际化,已经遇到极大的瓶颈。

面对这样的被动局面,中国汽车制造商如何走向全球成为了非常艰难的课题,可提供给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越来越少。其中“收购海外成熟的车企”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通过收购海外成熟的车企,中国车企不仅可以获得提升产品技术与质量管理水平的机会,还可以利用被收购对象的经销网络售车和提供售后服务,其益处颇多,但由于海外收购的复杂性,从操作层面对企业提出极大挑战,尤其是对于刚刚迈入全球化的中国企业。

收藏
赞一下
0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