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辙:哈飞,为什么没有五菱的好命?

作者:车辙 文章来源:说客 发布时间:2017-01-05
分享到
近些年,哈飞汽车引起大众普遍关注的机会并不多,少有的几次基本也都与破产、员工“起义”相关,这家企业早已败相毕露。

近些年,哈飞汽车引起大众普遍关注的机会并不多,少有的几次基本也都与破产、员工“起义”相关,这家企业早已败相毕露。


  近日,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安动力)发布公告称,哈飞汽车因欠货款2.63亿元被该公司起诉,而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哈飞汽车败诉,要求其在判决生效后10日内偿还,并负担135.5万元的诉讼费用。而早在6月份,另一家零部件企业金宇轮胎已经起诉过哈飞汽车,而法院的判决如出一辙,还是勒令哈飞限时还钱。以上还不够劲爆的话,大家往下看,哈飞不愿意还钱的原因不是本质上想赖账,实在是因为即便砸锅卖铁,哈飞也还不起这个钱,其早已经资不抵债。


  令人惋惜的是,和五菱一样,哈飞也曾是国内微车市场的一面旗帜,其实在五菱之前,哈飞就已经是国内微车市场的代表企业,是军工转民用车的典范,1980年,军工出身的哈飞正式进入汽车行业,而五菱品牌的成立还要是五年之后的事情。


  前20年,微车是哈飞汽车的主营业务,而这段时间也是哈飞汽车过的最好的一段时间,到2000年,哈飞汽车的年销量已经达到12万辆,在当年的微车界,哈飞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品牌。


  百尺竿头当然想要谋求更进一步,面对国内轿车市场的逐渐苏醒,强极一时的哈飞汽车看得挺准,转型,向着家用轿车市场发力。2001年,哈飞汽车引进并量产了韩国大宇的百利轿车,次年8月,哈飞以日本三菱汽车的DINGO车型为蓝本开发的赛马轿车上市,11月,哈飞路宝也被推向市场,在彼时的市场和技术环境下,两年不到推出三款车型,不难看出,哈飞发力轿车市场的决定下得不是一般的大。但回到新千年的头几年,在当时的市场和技术条件下,我们好像很难找到什么是支撑哈飞在一个全新领域放手狂奔的理由。


  首先看市场,2000年左右的国内轿车市场还是中高档车(或许说高价车更准确,彼时桑塔纳2000的售价都要接近20万元了)的天下(那一年,奥迪A6、帕萨特正式进入国内),也就是说车市虽然发展挺快,但也仅仅是开始苏醒而已,轿车还基本属于有钱人的消费品,普通家庭依旧望尘莫及。而当时哈飞推出的三款轿车型均属于微型轿车,在私人市场未真正打开,轿车消费以商务、行政用途为主的时期,哈飞轿车的市场受欢迎程度就可想而知了。以赛马这款车为例,到2013年停产为止,赛马10多年时间内的累计销量还不足9万辆。


  再看看技术,哈飞这个军工科出身的企业按理说是有一定的技术积累的,而且很早就与技术大拿三菱建立了合作,在国内也有东安动力等提供技术支持,看起来还不错,但汽车研发不是简单的零部件堆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而这时候,哈飞落后的制造理念却并没有相应的改善,将其原来的模式套用在民用车上会显得不伦不类,如果说微车市场对车型设计等方面的要求不高,哈飞还能混得如鱼得水,但在轿车领域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已经深入哈飞骨子里的军用车、微车的粗糙设计理念,从根本上上就不太可能在轿车领域吃得香,特别是随着国内轿车市场开放度(加入WTO之后)越来越高,引入的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精致后,哈飞的车就显得愈发落伍,在研发、技术方面的短板也会愈发明显。


  另外,还有营销层面的问题,这方面其实不用多说,即便到如今,大多数自主品牌在市场营销层面还只能算是小学生水准。


  在轿车领域的盲目开快车没过多久就开始暴露问题,产品质量不断遭受质疑,发展到2008年,已经有些入不敷出了,销量大幅下滑,甚至一度陷入停产危机,作为曾经的明星企业,相关部门当然不忍心看其就此沉沦,这时候,政策之手浮现了,大笔一挥,中国兵装集团和中航集团就完成了资产重组协议,时间是2009年11月,中航旗下汽车项目昌河、哈飞双双被并入长安集团,而由此也拉开了中国汽车行业关于行政干预企业兼并重组长久以来的争议,为何这么说呢?原因就是这一次政府强行的拉郎配实在是太失败了。


  资产重组后,长安方面显然是被动接受的,对新加入的两个小兄弟并不是十分上心,昌河,哈飞的境遇反而还不如从前。2012年,因传出昌河铃木生产资质恐被转移至长安马自达的消息,昌河方面出现工人群聚事件,一年之后,昌河与长安分家,转投北汽怀抱。哈飞呢?同样举步维艰,虽然时任长安集团总裁的徐留平曾信心爆棚的表示:“未来五六年,哈飞品牌将迈向百万级。”但事实上,2009年,哈飞还能实现超过22万辆的销量,到2010年滑落到18.4万辆,而到2013年,年销量骤跌至2.14万辆(均不包含出口),在中国车市高速发展的这几年,哈飞汽车好像走到了完全对立的一面。2015年,哈飞轿车产量为15243辆(主要是给长安代工生产),当年,哈飞轿车的销量仅为9辆,哈飞已经完全沦为了长安汽车的“代工厂”。


  巧合的是,2015年哈飞也爆发过一场和昌河2012年相同的闹剧——员工维权大闹工厂,原因是长安将哈飞工厂卖给长安福特后,长安福特只留工厂不愿多留人,开始了大幅度裁员,显然,长安福特这个“后妈”也不是过来持家的。事实上,从长安福特的整体布局看,有了重庆三大工厂和杭州工厂后,产能应付当前的市场已经绰绰有余,收购哈飞很可能只是一个长线的储备,其今后的动作只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为何裁员并不难理解,仅仅是因为其现在不需要这个工厂满负荷运转而已。


  很现实也很遗憾,现在看来,还在心心念着哈飞汽车的好像也只剩下追债者和一些哈飞老员工了,一个曾经称霸一方、红极一时的地方支柱型企业竟然沦落到难以寿终就寝的地步,令人唏嘘,而对目前的自主品牌而言,这也是个警示,不要贪多嚼不烂,只有沉下心培育出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才是你在未来的竞争中安身立命的根本。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