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产提前的Model 3 如何搅动国内新能源“风暴”?

文章来源:高工电动车网 发布时间:2017-07-14
分享到
日前,特斯拉第一辆量产版Model 3正式下线。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网站上证实了这一消息。

日前,特斯拉第一辆量产版Model 3正式下线。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网站上证实了这一消息。

Model 3是特斯拉目前推出的最便宜的电动汽车,采取缩短车身尺寸20%的方式,有效抵消了重量增加对续航里程的影响,但仍能容纳5人乘坐。预计Model 3充满电后可实现215英里(约合350公里)续航里程,破百时间小于6秒,在性价比方面远超当前市场上的其他电动汽车。

公开资料显示,当前Model 3全球订单已经超过50万辆,规划8月生产100辆,九月生产1500辆,到2017年底月产量将达20000辆,2018年交付完毕。

维持高钴价系提前量产主因

在宣布量产之前,Model 3也一直饱受“跳票”质疑。众所周知,与特斯拉尖端电动汽车制造工艺同样知名的,是其一度让客户崩溃的交付能力,特斯拉中国区销售业务曾因此频频曝出车主不满砸车、退订丑闻,进而致使特斯拉中国区屡次换帅。

相信马斯克也深谙消费者的这一顾虑,因此,才会在宣布提前量产之后的5天,再次发文确认Model 3生产进程顺利。那么此次量产提前,究竟原因何在呢?

笔者认为,对资金和高股价的迫切需求,满足股东和消费者对特斯拉潜在价值和未来前景期待,以维持企业高股价和高发展速度,是特斯拉Model 3提前量产的核心因素。

对其他上市企业来说,追求企业股价高位或许是正常运营之余的追求,但对特斯拉来说追求、维持高股价是保障企业正常运作的生命线。

特斯拉现金流紧张是不争的事实,车型量产、新建超级工厂、全球范围内新建充电桩、提升储能产品制造能力……个个项目都是“销金窟”。为此,抵押股份,向银行贷款,然后用贷款回购企业股票、购买企业债券,成为马斯克的常用手法,这种做法要求企业股价和增长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另一方面,特斯拉的高管薪酬体系具有低底薪、无奖金、强股权激励、指标明确的特点,为实现激励目的,同样需要保持企业股价和发展保持在较高水平。

宣布提前量产的效果十分显著,马斯克发布Model 3交付推文后,特斯拉的股票一度上涨2%。

实际上,在2017年4月,特斯拉凭借其增长潜力,市值一度超越通用汽车,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的汽车公司。2个月之后,特斯拉再次刷新股价记录,市值一度突破620亿美元,越过宝马,成为继丰田、戴姆勒、大众之后,全球市值第四高的车企。

虽然受沃尔沃等竞争对手相继公布电动汽车发展规划影响,目前特斯拉的股价有所回落,但从2010年17美元的发行价格,到如今的股价超300美元,特斯拉的股价确实称得上“一路狂飙”。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小风暴

从特斯拉的实际生产进程来看,其已从低产跑车,逐步过渡到推出人人负担得起的电动汽车阶段,Model 3作为特斯拉后一阶段的首款代表产品,它的量产除了对特斯拉本身实意义非凡外,也将在全球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牵起一场小风暴,预计在电池、材料、零部件、车企四个层面影响显著。

电池:

1、加速21700替换18650。此次,宣布量产的Model 3将首次搭载21700锂电池,业内人士猜测,此举或意味着特斯拉将全面启动18650锂电池替代“运动”。

虽然此前不少数据显示,21700在能量密度、成本、轻量化等方面要优于18650,但并没有新能源车企业敢“尝鲜”,风向标企业特斯拉率先更换电池的举动,将为国内一大批21700模仿者,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或将带来不少效仿者。

2、国内电池企业有机会供货特斯拉。按照Model 3目前50万订单来算,开启交付之后,未来Model 3销量完全有可能达到100万辆,在松下和特斯拉自产的21700电池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其他电池企业将有机会进入特斯拉电池供应链。

虽则三星、LG也已发布新型21700电池,但此次转战新型号电池,国内电池企业在切入时机上与国际保持着同步,产品品质也在此前生产积累中大幅提升,结合特斯拉本身强烈的本土化诉求,国内电池企业拥有不小的机会。

国内电池企业对特斯拉21700路线认可较早,并已着手相关布局。亿纬锂能、比克、福斯特、天鹏、猛狮科技等企业都宣称将在未来产能扩充中投产21700电池。2017年6月底,亿纬锂能位的圆柱三元电池生产线正式竣工投产,预示着国内首条21700锂电池产线正式投产。

材料:

拉动高端正、负极材料需求。按照1GWh圆柱动力电池需要2100-2200吨高镍三元材料(NCA或811)、负极硅碳需要1100-1200吨的情况,Model 3要完成全部50万订单的交付,至少需要30Gwh电池,折合相应正极材料63000-66000吨,相应负极材料33000-36000吨,既有需求将对高端原材料价格所有拉动。

零部件:

与特斯拉合作的零部件企业或将会带来A股的上升。据统计,与特斯拉存在合作关系的上市公司有10家,包括均胜电子、世纪星源、万丰奥威及天汽模等。其中,均胜电子明确表示特斯拉已成为其新客户,均胜电子将在汽车安全系统和人机交互业务方面为特斯拉提供服务。

此外,蓝思科技、万丰奥威、华工科技等多家公司也在特斯拉合作名单之中。同时,随着特斯拉本土化进程的加速,预计未来将有更多本土优质零部件企业受到积极带动。

车企:

1、加快全球燃油车替代进程。在性能满足预期的前提下,价格成为消费者是否选购新能源车的重要因素。Model 3的亲民属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普通民众消费能源的方式产生影响。

参考特斯拉官方此前公布的Model S车型中国区市场零售价及计算公式。预计Model 3中国区售价为:35000美元×综合关税39.5%+35000美元+运输装卸3600美元=52425美元,以6.8的汇率计算,约合人民币356490万元。

而同等价格在传统燃油车市场只能购置到B型车,面对高性价的顶级新能源汽车和中高档燃油车,消费者会有不同的选择。

2、Model 3会对国内新能源车企带来太大冲击,或将产生一定引领作用。由于特斯拉定位高端,而国内新能源车型主要集中在中低档车,目标市场的差别,不会造成双方尖锐的利益冲突,但Model 3仍将对比亚迪等聚焦中档新能源车的国内企业带来一定冲击。

此外,Model 3量产后,其顶尖的性能和工艺或会引发国内新能源车企的拆解、模仿,一定程度上将对国内新能源车工艺、品质和制造进程产生影响。

应对Mdole 3量产的正确姿势是

看起来Model 3量产对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来说,威胁不大,似乎还有隐隐助推的意味,但从长远来看,model 3量产只是特斯拉侵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个信号。

特斯拉对中国市场其实志在必得。

数据显示,中国2016为特斯拉贡献了约15%的营收。

同时,出售碳排放积分已成为特斯拉营收主要来源之一。2016年第3季度,特斯拉汽车营收达22.98亿美元,净利润为2190万美元,实现13年来的首次盈利。总营收中,21.48亿美元来自汽车交易,1.39亿美元来自特斯拉当季度通过向其他车企出售碳排放积分获得。而中国“恰巧”在前不久推出了“双积分”相关政策,并初步确定2018年落地实行。

而此前掀起“乌龙”风波的特斯拉落沪事件,最终结果是,特斯拉公司发布声明称:“为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特斯拉正与上海市政府探讨在该地区建设工厂的可能性。”可见种种猜测并非空穴来风,特斯拉正在积极谋求国产化加速,推出更多国内消费者可以负担的特斯拉产品。

一旦特斯拉落户中国,通过进一步降低供应链成本低,避开进口关税,获得国内相关补贴等方式,其产品价格有望迎来另一波下调。国内一向较为虚荣的消费观,对“顶尖电动汽车”的抵抗力能有多少实在不堪猜测。

届时,国内新能源车企的处境似乎也将更加扑朔迷离。

着眼当下,国外新能源汽车强企进驻中国市场的风向正劲,即使不是特斯拉,也有特拉斯,斯特拉要来,挡是挡不住的,对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环节企业来说,卡住时间差,加紧寻求产品性能提升和价格降低,才是解锁挑战最正确的姿势。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