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发展无人驾驶 得先把路测范围说清楚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8-06-25
分享到
深圳近期在智能驾驶政策上有所放开。《深圳市关于规范智能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被广泛讨论,而第一张智能网联汽车路测牌照也发放给了腾讯公司。

汽车产业一直不缺新闻,这些年因互联网公司的进入,这个领域关注度更高。美国的谷歌、特斯拉,中国的腾讯、百度纷纷都“杀入”智能汽车赛道,争当头部玩家。与传统车企发展混合动力车不同,互联网企业造车带来了一批较为激进的技术,从而让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共享化”方面发展的趋势愈加突出。

在汽车的智能化上,智能驾驶是被关注的热点。智能驾驶是一个大概念,落地应用场景有很多。比如无人巴士、无人物流配送、无人出租车等等。每一个与交通运输相关的应用领域都可能与智能驾驶技术结合。其中,无人驾驶作为技术门槛最高、产业规模最大的一个落地场景,也最容易吸引创业者。在2018GIV全球智能汽车前沿峰会上,深圳Roadstar、广州小鹏汽车、北京Momenta等创业企业,都展示了各自无人驾驶解决方案。

如果说社会对无人驾驶企业的技术成熟度不够敏感的话,那么这些企业的融资额就非常刺激直观了。单就拿上述三家创业企业为例,Roadstar A轮融资1.28亿美元、小鹏汽车B轮融资22亿元、Momenta B轮融资4600万美元。

从投资机构的角度看,当前无人驾驶技术处在早期阶段,核心技术带来的安全性和传感器方案成本是考察的重中之重。在安全性上,智能化汽车在无人驾驶过程中,交通肇事率和事故一定要低于人为操纵时,才具有价值;成本上,作为汽车“眼睛”的传感器,功耗与良品率都需要满足消费级需求,才有可能商业化落地。

推动无人驾驶的发展,不仅是创业团队的技术,抑或投资机构的资本,各地政府的政策环境尤其重要。智能驾驶是异常需要政策支持的行业,尤其有赖于在路测方面的开放程度。

检验无人驾驶技术的硬指标,要看测试道路交通环境的复杂程度。越复杂的道路,越能检验出无人驾驶技术在感知、定位、决策和控制四大模块上的性能。而无人汽车想要上路测试,就需要政策的突破以示支持。换句话说,无人驾驶各类具有想象力的应用场景,需要更加细致的政策法规来配套监管。

深圳近期在智能驾驶政策上有所放开。《深圳市关于规范智能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被广泛讨论,而第一张智能网联汽车路测牌照也发放给了腾讯公司。

但这对标京沪两地,甚至美国加州,还远不够。第一,深圳相较于同为一线城市的北京与上海,在具体路测的路段上还没有明确。深圳无人驾驶企业即便申请下来“有驾驶员接管”牌照,也并不清楚路测的范围。相反,北京与上海在测试路段的选择上,已经做到明确、安全且高峰时不易堵。美国加州更是开放“允许没有驾驶员接管”的路测牌照以供无人驾驶技术试验。

无人驾驶的路测到底重要几何?第一,它的发展与人工智能技术一样,都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不断优化系统的基础。第二,要得到丰富的数据,就需要更加多样化的路测环境,因为罕见场景只有在大量路测数据生成后才有可能出现。第三,无人驾驶的解决方案如果能不断实现在各种场景下的路测,那么在市场竞争中就更具说服力。

当前,无人驾驶已经从简单的技术、资本密集型,向政策驱动型转变。国内无人驾驶技术,能否领跑世界;而各地无人驾驶创业者,能否率先实现商业化落地,都指向了国内各地方政府在路测环境上政策的开放程度。深圳想成为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至少在无人驾驶技术方面,现在看来,需要做的已经比较明确了。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