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与江淮整合 “近亲”结婚或埋下隐患

作者:文岩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布时间:2010-08-05
分享到

今年7月,再度传出江淮汽车与奇瑞汽车即将整合的消息,7年来历经安徽省政府三次撮合,一直未果。此番“四进宫”还会无功而返吗?

政府再次操刀

从7月初至7月30日,江淮汽车的股价涨幅已经超过了40%。用上海某证券公司人士的话说:“最近,券商们都在悄悄买入江淮汽车(600418.SH)的股票,这都归功于奇瑞和江淮即将进行合并的预期,这是安徽省政府的意思。”

据透露,安徽省委高层有意将地处合肥的江淮与地处芜湖的奇瑞整合为“大安汽”。

7月9日,在安徽省科技厅的撮合下,以江淮汽车、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和安凯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为主体,成立了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专业人士认为,这就是奇瑞和江淮先合作后合并的前兆。

既然短期内谁也无法合并谁,那么寻找另一种合作模式显然是个理想的选择。接下来,双方的合作可能涉及销售渠道、生产工厂及零部件资源共享等方面,并有可能互相参股,然后再慢慢寻找其他的合并机会。

“两者合并还是比较困难的。”业内人士如此表示,奇瑞和江淮两家目前都属强势企业,所谓一山不容两虎,主导性的兼并重组似乎行不通。

对于新的合并预期,奇瑞方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予以否认。而江淮却表示:“过两天我们会发布一个公告,但目前还不能告知具体内容。”

强扭的瓜不甜

多年以来,尽管有政府这个“老娘舅”极力撮合,但当事双方并不领情。

从2003年首次传出奇瑞、江淮重组的消息开始,两企业领导就疲于辟谣。“两者实力相当,这是重组最大的障碍”,两者谁都没有弱到要依附另一方的程度,各自独立发展壮大是企业的目标。

目前,奇瑞汽车有自己的乘用车和商用车,在国内汽车市场上战绩显赫,更是自主品牌的旗帜;江淮汽车资金充裕,已发展成为以轿车、轻客、轻卡、大客车为主的业务较全面的汽车企业,谁整合谁?如果“牵手”成功,谁来掌管“大安徽汽车”集团?

江淮汽车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自然愿意采用股权收购方式,但在“大安汽”项目中,奇瑞势必将发挥主导作用,奇瑞可能更倾向于资产置换的方式。

但事情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我们不会和江淮合并,如果合并谁当家都不好。”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如是表示。此前,左延安曾多次表示“我不能说哪一天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无论怎样变化我们都是主攻。”“主攻”即意在主导。也就是说,江淮不愿意被奇瑞兼并。

政府有意,企业不甘,强扭的瓜毕竟不甜。

分析人士指出,强弱联合比较容易,强强联手就比较困难了,因此,作为主导方的安徽省政府或许有这样的打算——让两家企业先在新能源项目上合作,然后再寻找合并的机会。

重组方式猜想

由于相关利益的不可调和性,双方的“合并”极有可能被“合作”所替代。整理各路专家的看法,大致得出三种可能的途径,第一种可能性是江淮乘用车公司与奇瑞整合,而奇瑞的商用车公司则整合给江淮,这样就能优势互补且互为主导。

第二种可能性是派出“空降兵”,由安徽省国资委成立“安汽集团”,空降一个过渡性人物当“大安汽”的一把手,左延安和尹同跃各自负责原来的业务,让两个分公司慢慢磨合,等理顺关系后再由其中一位任一把手。

第三种可能性是“产业联盟”,或许这是各方最能接受的折衷方案。由政府层面携手建立一个联合体,将奇瑞、江淮两家公司的业绩、产销规模归到一个大的公司内,两家公司依然独立运作。这样不涉及到资本层面,不会一方吃掉一方,也可避免一家陷入困境殃及池鱼。

“大安汽”无疑是一场政府主导的婚姻,愿望虽然很好,但“近亲”结婚却可能埋下隐患。

“大安汽”只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安徽省地方政府虽可借此实现省内资源的整合,确保肥水不外流,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成立“大安汽”的意义十分有限,虽然在年终报表上,业界会看到一个“强势的大安汽”出现,但这只是简单的将江淮和奇瑞的数字叠加。从互补性以及产业发展来看,作用也未必有想像中的大。

“联合就是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如果联合后还是各干各的,那能有什么效果?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合。”一位行业专家坦言,双方在竞争过程中独自发展,将有利于双方扩大自身的优势,有利于在整体上壮大安徽省的汽车产业。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