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成本高涨 车企面临富士康困局

作者:黄耀鹏 文章来源:中国商人•汽车人 发布时间:2010-08-09
分享到

今年以来,一直安做国际巨头加工厂的富士康突然身陷舆论漩涡,一连串的员工自杀事件让富士康成为众矢之的。

对劳动密集型的代工企业来说,人力资源当为立业之本。这类企业往往员工流动性强,如果在员工待遇上口碑不佳,招工就会遇到困难,随之而来的将是定单延期,信誉受损危机蔓延的后果让鸿海高层寝食难安。

北迁之想

遭遇“12连跳”的富士康,第一反应是给员工大幅加薪。看似不相干的措施,实则可防止上述骨牌效应。既然富士康在深圳同类企业中待遇名列前茅,不妨再提高一步,以塞芸芸众口,抵挡如潮恶评对企业的打击,维护企业在员工、潜在劳动者面前的地位。

第二反应则是加速推进早已确立的战略决策——北进,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兴建一系列新厂。很多人认为是“北迁”,但一字之差,内容大相径庭。鸿海无意过早放弃深圳为龙头的沿海事业群,在华北的布局只是其大陆总体战略的另一只脚。富士康内地出口额556亿美元,该庞然大物的战略重心的移动,可能耗时数年。现在连郭台铭本人都不能预测大举进发河南后的命运。眼下鸿富锦、富泰宏等旗下企业占据深圳出口额15%,为鸿海集团登陆22年以来的苦心经营的成果,不可能轻易放弃。

与此同时,出口环境日趋严峻、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带来的全国性产业大转移正在进行中。国家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也对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体系内迁起到推动作用,沿海地区则必须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据统计,2008-2010年广东流出产业总值超过14000万元。这些产业大多流入江西、湖南等邻近省份,也有像富士康一样,向华北、西南地区内迁。而广东的产业流出是近年来一直进行的全国产业大转移中的一部分,是符合当前产业发展潮流的。这一趋势,受到中央政府的鼓励和有意引导。

总体利润率只有3.5%左右的代工企业对成本压力极为敏感。沿海地区的优势是物流方便、上下游配套齐全、熟练技术工人相对较多,而不利因素也越来越明显:劳动力、土地、税收政策、物流等成本均相对中西部高昂。在中西部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的时候,沿海地区的优势渐渐缩小。随着沿海城市的企业经营成本快速抬升,一旦两者的年度成本剪刀差明显大于企业一次性搬迁、转移支出的时候,企业终究会选择用脚投票。这种流动呈单方向、不可逆状态。

可见,富士康为谋求长远发展而动,并非为解一时之困。

车业困局

富士康虽然一直在尝试多元化经营,将触角伸向软件、自主品牌家电、电子产品,甚至房地产,但仍以电子产品代工业务为主。该业务对物流成本的变迁相对不敏感,但汽车企业则不然。经测算,如果主要配套厂家和销售地距离生产点均为500公里,从零配件流入到汽车成品出厂,物流成本单车占比约为5%,低价格产品对物流成本更为敏感。

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是,众多厂家都趋向于尽量靠近目标销售地来建立生产基地,一方面节省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则试图以本地化生产取悦消费者、就近占领市场。

这样一来,汽车生产厂家正面临富士康同样的困局,即经济发达地区的经营成本高涨的问题,也受到内陆生产点物流成本高的困扰。实际上,由于汽车产品不同于电子产品的特性,厂家通常选择规避后者。东风迁址武汉、长安布局南京、一汽南下广东,成本减负的同时,更要促进销售。

尽管这两年国内掀起倡导汽车下乡“运动”,农村汽车保有量也很低,但农村平均收入水平只及城市的1/3至1/4,市场还未正式启动。从生产厂家的角度,还没有从中心城市向更贴近农村市场的三级城市及小城镇转移生产的意愿。

汽车生产厂家由于政府限定,必须在城市郊区置业。通常选址在大城市附近的卫星城。年产100万辆以上的大型汽车企业,以其强大的吸纳、辐射能力会对所在的中心城市经济产生明显的拉动作用。即使像北京这样巨无霸型城市经济(GDP超过1万亿元),北汽一家企业产值贡献率也在10%左右。地方争相延揽自不待言,但企业新增生产线的选址却日益分散,体现出全国布局的某些特征,有些企业特意要在竞争对手的家门口摆开擂台。当然,特大城市及其辐射的经济圈能够提供数家大型车企共存的市场。所以,上海、广州等城市也就成为诸多企业短兵相接、地盘犬牙交错之地。

产业新趋势

但下一步呢?这些大城市的车市扩容势头已经减缓,市场尽管距离饱和还差得很远,但新生产线规划、融资、建成投产至少两三年的时间,这需要企业对未来五六年的市场形势变化做出尽量准确的判断。

既然扩张或迁移是建立在区域市场的预判上面,下面应该进行成本效益估算。还要向专业调查公司购买建厂成本和消费市场的评估报告。成本包括土地、融资优惠幅度影响,物流、零部件配套情况。而市场则包括人口、经济水平、消费能力、发展规模和潜力、商圈构成等。阻碍汽车生产企业向中小城市扩展,并非生产性因素,而是当地的消费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于大城市,这抵消了小城市的成本优势。两者力量对比仍在持续变化中,直到产生质变,导致产业新趋势的生成。

不管怎样演变,新落户的生产线都要就近生产适应当地消费口味的车型,尽快在当地打开局面。

尽管汽车厂家不直接面对自然人消费者,但明显地,消费市场调查的准确度关系到新投资的存亡,是大赚特赚还是肉包子打狗,其实在新厂房奠基时就已经注定。

所以,大企业的投资决策不会被舆论左右,更不会情绪化出走或逃避。其决策结果依赖于冷冰冰的模型计算、完善的预算体系、与政府的良好互动。富士康如是,汽车业界的众多企业同样概莫能外。它们的一系列战略决定和举措,汇合成国内产业流动的大潮。未来的几年,将形成我国经济生活中重要的阶段性现象。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