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缺失 何去何从令人忧

文章来源:天合系统咨询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0-09-13
分享到

“比干挖心”的故事发生在中国3000年前的商纣王时期,纣王贪图淫乐,忠臣比干冒死劝谏,纣王恼羞成怒,命人剖胸挖心,比干毫无惧色,慷慨就戮……

  如果把当前的中国汽车产业比作一个人,那么这个人还不如比干,因为“他”根本“无心可挖”!

  上周六,一年一度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天津举办,主题是中国汽车战略转型与产业发展。论坛上,相关主管部门的领导、行业专家、企业高管尽管无一例外地讲到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市场,而更加众口一词的是汽车产业的“缺心”之谈。

  技术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做了透彻分析:


  传统汽车的核心技术有大概四个方面。第一,整车的产品开发技术,包括开发数据库;第二,底盘制造技术和发动机的技术,自动变速箱中国是空白;第三,汽车电子技术,这方面中国和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越拉越大,每一次标准和法规的升级,实际上都是汽车电子在发挥作用。第四,就是汽车平台化的技术。

  传统汽车做不过外国人,国内又出现了借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车的发展实现中国汽车跻身世界汽车强国 的“弯道超车”论。对此,中国汽车人自己很有自知之明。曾任东风集团掌门人现任汽车行业主管领导的工信部副部长苗圩指出:国内电动车面临着电池、电机、电 控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瓶颈问题。他更是举了一个精准的例子:目前我国尚无一家企业具备生产占新能源汽车电池成本约30%的隔膜,全靠进口。“生产动力 电池隔膜的技术和装备都列入了西方对我们限制出口的清单,现在我们想买这个设备、技术、工艺,还没有人卖给我们。”

  那么中国汽车和世界汽车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的会长、前商务部部长助理徐秉金明确指出:起码有10年到20年的差距。

  苗圩去年曾非常简洁而明白地提出了世界汽车强国的重要标志: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世界知名企业和品牌;能利用中外两种资源、开拓中外两个市场,并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培育起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汽车核心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能支撑和引领世界汽车产品的技术进步。

  在经历了50年代创业的艰难、80年代改革开放的速进、新世纪数量的飞跃,时至今日,当中国汽车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时刻,中国自主汽车什么样?

  市场上,日系车在我国生产的轿车销量超过100万辆,占国内轿车销售总量的23%,德系车占 14%、美系占9%、韩系占4%。而我国自主品牌轿车生产企业近20家,包括奇瑞、吉利、比亚迪、华晨和长城等自主品牌生产企业,也包括上汽、一汽、东风 和长安等大企业集团,自主品牌轿车的销售量,平均市场份额,每个企业(集团)只有区区1.6%。

  有网名为“亮剑勇士”的网友在自己的博客上这样写道:现在的自主品牌轿车,车身是意大利宾夕法尼亚设计的,发动机是奥地利AVL设计的,电控系统是购买德国博世的,变速器是三菱或日本爱信提供的,较高端的汽车电子甚至安全带都是进口的。

  这就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核心”。

  相传,比干被纣王挖心后,愤而跑出城外,遇老妇拦路叫卖无心菜,比干问:“菜无心能活,人无心如何?”老妇答曰:“菜无心能活,人无心该死。”比干听后,吐血身亡。

  人无心该死,“缺心”的中国汽车该怎样?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