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驱动全球车坛

发布时间:2011-01-21
分享到

第13届上海车展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一个最佳目标。毫不奇怪:在全球汽车产业目前的严酷背景下,中国市场成为一个罕有的亮点。

“中国的经济实力以及吸引力在全球经济体中的地位如今可以浓缩在上周末开幕的上海车展上,如此多的汽车企业参与以及国内和海外媒体的关注程度,让今天的中国汽车业宛如世界汽车的救世主一样。”一位参与此次上海车展的政府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

正如他所说,2009年的全球汽车业继续着2008年以来的低迷状态,道琼斯报道说:“中国是全世界仅有的几个汽车消费还在增长的市场,并且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业关注的焦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3月份美国的汽车销量下降了3成,通用和克莱斯勒不得不关闭大量的工厂以应对经济危机。而日本下降了 32%,丰田今年3月的销量甚至创造了33年以来的新低,本田以及日产的销售成绩都同比下降了40%甚至50%。日本八大汽车厂商减产量已经创造了记录。”

“全球汽车制造商不得不削减所有的费用,包括参加类似车展的费用,但在中国上海却是例外。”路透社一篇题为《上海车展被全球汽车巨头视为救命稻草》的报道指出,“这一切都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增长市场。”海外汽车业专家纷纷预言,全球汽车业巨头未来将面对中国本土品牌的巨大竞争。不过眼下,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在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把握住机遇。

此前的12届上海车展上,外国汽车巨头往往占据了中心舞台,也赢取了更多的聚光灯。而在今年全球汽车业备受金融危机拖累而低迷的背景下,中国本土的汽车企业无疑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奇瑞占据了醒目的位置,与旁边的丰田汽车争辉,而吉利则拿出了所有的研发成果抢占了有利地形,没有一款是在售车型,全部22款整车都是未来将投放市场或者还在研究中的车型。“所有的车型我都没有见过!”记者的一位朋友惊呼。“上海车展,看就看自主品牌。”一位自主品牌企业的老总对记者表示,自主品牌的井喷,代表着金融危机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的机遇。

在第一季度销售逆势增长3.88%之后,中国汽车市场显然已被视为探测中国经济是否强劲复苏的风向标。而上海车展17万平方米的展览规模、918辆展车及13款全球首发车的展品质量,都创下今年以来世界各大车展之最。

2009上海车展受到的强烈关注既展示了它自身的影响力在迅速提高,更折射出全球金融海啸背景下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和反弹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境外业界人士和媒体开始注意到,中国近期发布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以及一系列汽车行业刺激政策所带来的立竿见影的市场效果。全球著名汽车咨询机构的负责人就表示:“毫无疑问,中国政府对汽车业的优惠政策刺激了车市,也是中国车市领跑全球的重要原因。”

“中国正在驱动全球汽车产业。”CNN的一则报道称。也正是如此,上海车展折射出中国汽车业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正在引领着未来世界汽车业格局的改变。晨报记者 沈欣

趋势1 巨头纷纷借中国车展东风

如果说从去年开始的世界巨头缺席日内瓦、巴黎、底特律等大型车展已经成为习惯性事件,那么在中国上海今年举办的第13届上海车展上,你却能够看到几乎所有的汽车世界巨头的身影。除了菲亚特外,包括日、美、韩等国家的主要汽车制造业在内的国际主要车业巨头无一缺席,参展企业达到了1500家,成为历史之最。

“风景这边独好”是对在中国上海举办的这次车展的最好注释。大众展台以3000平方米规模位居德系车首位;奔驰展台面积超过2500平方米,比上届扩大了600平方米。尽管在海外面临诸多困难,美国三大汽车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依旧悉数到场,通用更占据近5000平方米的巨大展示面积,信心不减。日系车企中,丰田此次参展面积创历史新高,达4500平方米,比上届几乎增加了一倍;本田、日产汽车也以最强阵容参展。

大众董事长文德恩来了,他将中国市场称为第二本土市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可见一斑。丰田社长渡边捷昭来了,虽然是退居二线前最后一次参与中国车展,但展现出了对中国市场的最高度重视。戴姆勒董事长蔡澈也来了,奔驰在华奔驰S级轿车和R级的销量已经攀升至全球领先。当然,我们也没有忘记,如果不是在美国国内弄得焦头烂额,通用汽车新任CEO韩德胜也必然会到场。所有这些企业和汽车业领袖的到来只说明了一件事情,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市场是对其最重要的市场,在中国的汽车展览会上亮相、发言比在底特律更有实际效果。

趋势2 车展全球首发车越来越多

今年上海车展的全球首发车达13款,比去年北京车展的7款多了将近一倍,亚洲首发车也达到了24款。全球首发车在中国车展上越来越多的亮相,说明了世界汽车业的重心正在从西方向中国这个东方大国转移。

在车展的舞台上,一些汽车巨头往往会选择被誉为A级车展的全球五大车展来展示自己的实力,因此,全球首发车、概念车、新车的多寡也被用来衡量一个车展的级别,虽然上海车展直到2005年才有一款全球首发车。此次上海能够吸引到如此多的全球首发车,使得我们对于明年的北京车展有了更多的期待。

趋势3 自主品牌参展面积不断扩大

自从年初国家正式颁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后,明确了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要达到40%以上,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要达到30%以上。各个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参与车展的声势也愈发壮大。

本届上海车展无疑成为各大国内汽车企业展示自身实力与品牌的最佳舞台。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广汽、北汽等国内六大汽车集团首次齐聚上海车展。除六大汽车集团外,其他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也全线出击上海车展。吉利汽车此次展出面积2000平方米,奇瑞汽车也以近3000平方米参展。此外,国内自主品牌比亚迪、海马、东南汽车、长城、华晨、长丰、哈飞、华泰等都占据了展馆内的醒目位置。

趋势4 奇瑞们不再是来卖车的了

以往的国内车展,自主品牌多数是将在产的所有产品不分优劣地摆上展台,既没有重点也没有具体的策划,将汽车展览会当成了汽车展销会。而此次的上海车展上,自主品牌显然是有备而来,不再将汽车销售当做重点,突出的则是品牌和理念的推广,更多地展出了代表未来该企业的车型和技术。

根据记者的粗略统计,在此次车展上首次亮相的自主品牌汽车车型达92款之多,并且很多企业还带来了自己新研发的技术成果。海马就带来了S3、 M1、海马Mpe纯电动车6款新车型,而长城汽车也带来了哈弗M1、欧拉2共7款新车。更有吉利和奇瑞,展出的新车型几乎都是国内首发车,其中吉利展出了 22款新车,奇瑞更是带来了32款新车。“吉利展台上的新车我都没有见过。”记者的一位朋友在参观吉利展台时表示。

此外,比亚迪展出了两款全新概念车,长风带来了一款混合动力SUV、长安也推出了两款自主概念车,上汽名爵和荣威分别首发了自主研发的下一代车型,东南汽车带来了全新自主研发的五门FastBack概念车V4,哈飞带来了采用世界领先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赛豹,预计年底实现量产。如此多的自主品牌新车在整个上海车展出尽了风头,也说明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开始朝着良性发展的轨道进行了。晨报记者 沈欣

猜不透、挡不住的趋势

●修宇

在上海车展略显嘈杂的会客室,奔驰中国CEO麦克斯告诉记者,绿色环保是汽车发展的趋势,今年中国车市的增长趋势应该能达到6%。外面是奔驰规模庞大的展台。几乎在同时,上汽的高层蒋峻也在预测,他认为最乐观的情况下,今年车市销量会增长10%。而3G技术的应用会是近一段时间汽车发展的趋势。

事实上,“趋势”是这次车市剧烈变化中的车展上记者最爱问起、企业老总最爱说起的一个词汇。

不止是停留在口头,汽车企业也通过自己的产品,宣示着他们认为正确的趋势。1000多辆展车,就是1000多个趋势的具化。他们猜测市场变化、猜测消费者的喜好,从而进一步猜测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

当然,既然是猜测,就一定具有不准确的风险。黑格尔甚至说:“例外的东西证实了常例”——实在有些不讲道理。底特律就曾在有关车型发展趋势的猜测上犯过错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更经济的日本汽车进入美国市场。底特律仍然把高能耗、高污染、高利润的多功能运动型汽车(SUV)和多功能轿厢车 (Minivan)作为利润来源。这在油价只有1美元/加仑左右时是没问题的,然而当油价飙升到4美元/加仑时,这些车的销路开始出现问题。

但是趋势又是那么势不可挡。还拿美国三大汽车集团来说,虽然高居不下的劳动力成本是制约美国三大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们在产品设计、车型开发方面的缺陷也是近十几年来企业对趋势错误判断的结果。当所有这些积弊遭遇了这次经济危机,问题就集中爆发,并成为今天底特律三大汽车集团走入困境的原因之一。看来趋势就是趋势,当它一旦形成,就势如破竹,不管你是否猜对。

虽然预测趋势具有很大风险,去年7月,国内专家预测油价即将冲上200美元/桶,5个月后,他们被35美元/桶的新价位刻薄地嘲弄了一把,于是坊间有了“专家一预测,人类就发笑”的调侃。但《礼记·中,庸》却告诉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不得不进行一些趋势的预测。

如今,一些趋势出现了。在技术方面,电动汽车将进入实用阶段;降低油耗将成为各大汽车制造厂商制胜市场的首选课题;使用更多替代钢、铁的轻质材料,以降低车辆自重;各种电子、电控、智能装置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汽车上;通信、网络技术在汽车、尤其是商用车上应用越来越普遍……而在营销方面,马克· 佩恩的《小趋势》认为,大事业已不再等于大众商品,必须抓对“精众”,也就是需求最强烈的小众。也就是说,销售不能再“大拨儿轰”了,应该进行精准销售。还有一个趋势,曾经一度手握八大汽车品牌的福特,开始推进“One Ford”(一个福特)的革新计划,以从少数几个核心平台上制造出更多适应全球市场的车型,削减成本。而国内自主品牌奇瑞的趋势却是一气儿发布了四大品牌。

历史主义认为,了解历史发展的趋势便能掌握未来发展,知道什么趋势将会容易成功,但关键要看谁看得准、抓得住了。这真是汽车业猜不透、挡不住的趋势。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