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车企全面收权 合资公司或将沦为代工厂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发布时间:2011-08-22
分享到

当中国坐稳全球最大汽车产销大国,并日渐成为跨国车企们吸金的乐土后,跨国巨头们不仅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更是通过扩大在合资公司中的股比、控制销售权等来进一步扩大话语权。跨国车企在华发展进入全面收权的阶段,在此形势下,中方企业的角色和地位日显尴尬,正有逐渐沦为跨国车企代工厂的境地。

外方全面收权

近期,北京奔驰和奔驰中国整合销售渠道的消息甚嚣尘上,业内人士认为,戴姆勒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与此同时,一汽大众也开始大规模地清理二级经销商网络,范围涉及北上广深等30多个城市,并计划筹建自己的物流和销售渠道。这一切都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外资进行最后全面收权的行动。

如果说六年前外资车企希望在合资企业获得更大话语权还有所顾忌,那么随着中国市场获利渐丰以及2005年相关法规的出台,使得外资车企集体收权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和方式。

结束了2004年的低迷,200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开始新一轮的攀升,那一年中国汽车市场以近592万辆的总规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市场规模日渐膨胀令外资车企开始考虑成立独资销售公司,以取代总代理商的进口车销售模式,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国家颁布实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下称《办法》)加速了外资车企渠道收权的行为。

《办法》规定,"境外汽车生产企业在境内销售汽车,须授权境内企业或按国家有关规定在境内设立企业作为其汽车总经销商,制定和实施网络规划。"截至目前,此规定仍然争议很大,要求进口车制造商设立中国总代理或者总经销商的条款,成了当时外资车企全面收权的"通行证"。

宝马、奔驰、大众、沃尔沃、劳斯莱斯、兰博基尼、法拉利等较早进入中国的跨国巨头,率先踢开中国代理商,纷纷成立独资的销售公司作为中国市场总代理或总经销商,原来直接从厂家进货的国内代理商降级为从销售公司进货的二级代理商,外资公司通过此种方式攫取了进口车大部分利润。

随着在中国市场销量越来越大,进入中国市场的绝大多数跨国车企都改为这种经营模式。去年,路虎、雷诺相继成立在华销售公司,就连小众奢侈品汽车品牌阿斯顿·马丁今年也宣布将在华设立全资子公司,掌控在华销售权。

目前,只有斯巴鲁、宾利等极少数品牌没有成立中国销售公司,而更多的外资公司则顺势将进口车与国产车渠道合二为一,全面掌控营销渠道的话语权。

不仅如此,逐步扩大在华合资公司的话语权、分羹合资公司更多利益也成为外方收权的另一条捷径。

以豪华车品牌宝马汽车为例,2003年在华成立"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中外双方建立在平等基础上,双方各持有50%的股份,在董事会各占三席。但以2007年年初更换华晨宝马总裁为契机,宝马方面将市场推广、品牌传播、广告投放和渠道管理一并纳入囊中,完成了全面掌控合资公司的重要一步。这次调整更是被外界称作"宝马向合资公司收权,华晨宝马沦为代工厂"的行为。

收藏
赞一下
0
/
正在提交,请稍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