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让中国汽车产业快速融入世界

作者:陈永光 文章来源:AI《汽车制造业》 发布时间:2012-02-15
分享到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正如WTO总干事拉米在中国入世十年高层论坛中所言,在这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正如WTO总干事拉米在“中国入世十年高层论坛”中所言,“在这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汽车产业从当年中方谈判代表最担心的产业之一,历经十年磨练跨越到“变化最大、成绩最辉煌”的产业。中国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正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加入WTO正使其更加华丽地融入世界舞台。

2011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WTO十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中国入世十年高层论坛”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此间,WTO总干事拉米兴奋地表示:“十年只是中国千年历史的一瞬。但这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增长奇迹,并非从2001年12月才开始,但加入WTO巩固了中国的改革,促进了转型。WTO的成员地位是中国经济腾飞的稳定器和加速仪。”

回顾过去

是的!中国入世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令世界瞩目,尤其是中国的汽车产业更是成绩斐然。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和战略性产业,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十年前,很多人悲观地认为,“入世”对于中国汽车工业即意味着“引狼入室”。事实证明,加入WTO十年来,中国的汽车工业经受住了考验,而且交出了漂亮的答卷。据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回忆,中国入世谈判时最担心的就是汽车产业,十年多过去了,变化最大、成绩最辉煌的依然是汽车产业。

“中国加入WTO谈判历时十多年,其中最大的一个担忧,就是对中国汽车工业可能造成的冲击。很多人担心,一旦加入WTO,中国的汽车工业就会全军覆没。”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长张小虞回想起当年中国加入WTO的情景仍心有余悸。中国汽车工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但初期的发展是极其缓慢的。直到1992年,中国汽车年产销仅有120万辆,而到2000年才得以突破年产销200万辆大关,占全球汽车销量的比例也仅仅是3.5%,并且全行业处于亏损状态。“可以说,从1994年到2000年这段时间,中国汽车工业一直处于低速徘徊期。”张小虞表示。

自加入WTO后,世界汽车巨头瞄准中国市场斥巨资建设整车厂,中国汽车工业开始了国际化进程,同时加速了中国汽车产业的结构升级。短短数年内,众多跨国汽车及零部件巨头纷纷投资中国,建立合资工厂,不断加大在中国的生产、制造和研发能力,很多跨国公司甚至将亚太区总部或亚太区研发中心纷纷移向中国。与此同时,民族资本积极涌进汽车产业,第一个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民营企业是吉利汽车,投资50亿元征地2 700亩,兴建了浙江台州汽车工业城。之后的2003年1月,民营企业比亚迪以2.54亿港元收购秦川汽车77%的股份,同年8月宣布投资20亿元人民币建立年产20万辆电动汽车生产线。

外来资本和民族资本的大举进入,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这从过去十年的产销数据可以得到印证,加入WTO之后,中国汽车产销量相继跨越了300万辆、400万辆、500万辆、700万辆、800万辆、900万辆、1300万辆和1800万辆大关,保持了年均近30%的高比例增长。这在世界其他国家是难以想象的。从年产销量200万辆,到年产销量1800万辆。我们仅用了10年时间,而这十年,正是中国加入WTO后的十年。这十年,我们创造了世界汽车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从2009年至今,中国已连续3年稳居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WTO不仅使中国汽车产业融入世界,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今天,中国已成为全球首要的汽车工业新兴市场,而且这种势头仍会继续保持下去。

十年间,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我们欣喜地看到,自主创新步伐正在加速,核心技术正在日益提升。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临的问题仍很多。我们目前只是“汽车产销大国”,距离“汽车产业强国”仍有漫长、艰巨的路要走。我们的“大而不强”,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中国现有人均汽车拥有量仍很低,二是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依然薄弱。尤其是后者,成为严重制约我们向“汽车产业强国”迈进的瓶颈。
  
展望未来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谋划未来。今天,我们站在入世十年的节点上,回顾中国汽车产业取得的成绩,不是我们的目的。更重要的,中国汽车产业如何站在新的起点上,规划谋局,迎接下一个“黄金十年”,这才是最有意义的。

无疑,我们下一个十年的目标将是成为真正的“汽车产业强国”,改变“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然而,汽车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我们仅有资本和市场资源是不够的,必须从我们的“软肋”——技术研发能力上下一番功夫。

接下来的十年,中国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为了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并处于有利地位,首先一点要进行内部整合重组,形成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一些支柱型企业,这一点对于零部件企业而言尤其重要,无论是一级、二级还是三级、四级供应商。

然而,“核心竞争力”从哪里来?这就回到最根本的问题——“练好内功”。无论是汽车整车,还是总成及零部件,要想将品牌做大、品质做优,甚至深度融入全球化分工合作体系,唯有练好内功——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制造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当然还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等,没有其他捷径可走。

近年来,国内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开始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加大力度参与全球范围内优质资源的并购,尤其是“技术型并购”,这对于快速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软实力”无疑是一种“催化剂”,当然其前提条件是我们要具有很好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能力。这种成功海外并购的案例屡见报端。

吉利汽车收购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企业——澳大利亚DSI公司,京西重工收购德尔福减振系统和制动系统的全球业务,万向集团收购UAI、Rockford Powertrain和Schiller等知名零部件企业的资产和股权,都使这些中国企业获得了先进的技术。

2008年底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造成一些世界顶级的零部件供应商和个别整车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甚至破产;当前,欧洲债务危机又困局难破,正大肆侵袭欧洲的汽车产业。在这样的世界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将扮演何种角色?中国的汽车产业又将扮演何种角色?这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下一个十年,将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黄金十年”。中国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在“练好内功”的基本前提下,选择适当时机“走出去”,这是我们快速做大、做强的难得机遇期!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