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破产对中国的警示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3-07-26
分享到
美国著名的汽车城底特律于当地时间18日申请破产,由于底特律的债务非常庞大,目前欠下180多亿美元的长期债务和数十亿美元的短期债务,预料会成为美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破产案。

美国著名的汽车城底特律于当地时间18日申请破产,由于底特律的债务非常庞大,目前欠下180多亿美元的长期债务和数十亿美元的短期债务,预料会成为美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破产案。仔细分析底特律曾经的辉煌到现在的破产路径和原因,将给中国目前正在推行的新型城镇化以很大的警示。必须借鉴底特律的经验教训,尽量避免走城镇化的弯路。

底特律自18世纪末因为汽车工业而崛起,市内有福特、通用、克莱斯勒和阿美利加4家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的总部及其所属企业。到1950年底特律达成人口峰值185万人,一度成为了美国第四大城市,这也是底特律最辉煌之刻。但随后底特律开始走下坡路,到2010年底特律只有71万人,出现了大量荒废的建筑和较高的失业率,税收下降,收不抵支,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美国最大城市破产案的发生。

让底特律从辉煌走到破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两个,一是底特律过于依赖于汽车业,二是人口大量向外迁徙。

随着日本汽车业的崛起、石油危机以及中国等新兴市场需求空间的扩大,一方面导致底特律的汽车业所占市场份额在下降,另外一方面底特律的汽车巨头们开始在全球尤其在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兴建汽车厂;这直接推动了底特律汽车产业就业岗位和提供税收的能力急速下降。再加上前几年的金融危机让底特律的汽车业雪上加霜、遭受沉重打击,三大汽车公司大量裁员,导致城市的经济更加恶化。而在这过程中,底特律也想改变过于依赖汽车业的局面,力图实现转型,但其并没有匹兹堡那种把握机会的能力,最终转型不成功,被汽车业活活拖死。

底特律的人口向外迁徙首先是和汽车业萎缩提供的就业岗位下降有关;其次由于民权运动引发的种族紧张局势以及该市发生的极具破坏力的骚乱,使得白人和中产阶级流向郊外,减少了城市的税收基础。人口向外迁徙让底特律成为美国过去60多年中城市人口削减最多的城市之一。

举一反三,从底特律短短的60年之间人口迁徙出去60%以上就可以明显感觉到美国的人口迁移率。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人口迁移报告显示,2006至2010年间,美国五年人口迁移率约为35%,全美境内共有4730万人一年内曾搬家,其中1730万人是跨县搬迁。按照迁移者的目的地的比例来计算,在迁移的人口中,大部分会留在原县区——美国州以下最大的行政区(61%,历史最高点)。同时,在不同州之间迁移的美国人占16%,在一个州不同县区间迁移的占19%。这些数据都表明,美国的人口迁移率尽管对比以前有所下降,但整体上还是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现在的中国和美国一样,受产业、收入、环境、公共服务等各种因素动态变化的影响,加上制度上日益鼓励人口自由迁徙,城市间产业、人口争斗的竞争日益激烈,人口迁移频率将越来越高。中国在2000年到2010年间,北京、上海、天津、广州这些超大城市,常住人口分别增加了45%、37%、29%、 27%。这几年北京和上海一年新吸纳的常住人口都解决60万左右,相当于中国一个地级城市的市区人口规模。而在表现人口迁徙最主体的农民工上,2011 年,中国外出农民工分布最集中的是地级市,占33.9%;次之是县级市,占23.7%;第三是省会城市,占20.5%;第四是直辖市,占10.3%;建制镇最少,占8.9%。与2009年相比,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县级市的农民工比例分别上升了1.2个、0.7个和5.2个百分点,在地级市的农民工比例下降了0.5个百分点,而在建制镇的农民工比例下降了4.9个百分点,这都可见中国人口迁徙力度在加大,而且向大城市聚集的趋势很明显。

从底特律从辉煌到衰败的历程和原因上可以看出,一个城市要想得到发展产业和人口聚集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这对于目前正将新型城镇化建设放到更高战略地位上的中国需要好好地借鉴,尤其要对因为产业引导的人口迁移率日益走高,最终导致的人口再分布要有更敬畏和更精细化的预估。

当前,由于中国的行政和财政体制的主导,绝大部分大中小城市都有做大做强的梦,都想做加法,即使是一些人口只有几千人的建制镇都想扩张规模。但必须要看到中国的人口出生率继续走低,中国未来的总人口日益接近峰值,同时城市间竞争日益激烈、人口流动加剧的格局下,各城市人口数量必定出现此消彼长的局面。也就是意味着,一些特大城市、大城市人口、产业进一步聚集的情况下,一些中小城市、农村人口会出现减少;即使在一些特大城市和大中小同级别的城市之间,也会出现此消彼长的局面,一些大城市也可能因为产业聚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出现人口数量的减少。这意味着中国部分城市必须要考虑未来是要做减法的。

实质上,当前中国地方政府是缺钱的,地方政府的隐性负债率日益提高,部分地方政府的隐性负债可能触及到安全线。尽管中国城市政府因为预算法规定不许负债,所以暗度陈仓搞城市投融资平台来负债,主要是投入到城市的基础设施领域中。这种中国地方政府的隐性高负债率出发点源于想做加法,如果能够从底特律破产让中国地方政府意识到在中国的城镇化过程人口迁移可能需要做减法,那么中国地方城市政府就必须对自身城镇化战略进行一些根本性调整。这种因地制宜、根据人口迁移来调整中国城市的城镇化战略,必定会减少地方政府的负债率,也会让中国的各种资源得到更优化的配置,避免出现大量的投资浪费和空城、鬼城的出现。

结构升级是避免破产的基础支撑;财政收入严重集中在某个领域具有重大隐患;财政收支审慎性是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城市、经济和社会应该协调发展;中央政府应及时有效地整治地方财政风险

7月18日,美国底特律市根据美国《破产法》向美国联邦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背负近200亿美元沉重债务的底特律市或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申请破产保护的城市。

从美国工业体系的明星城市,到一个背负近200亿美元的破产城市,底特律是如何演绎这段悲惨的没落之旅。笔者认为,产业空心化、人口、社会问题以及财政收支非审慎等是底特律走向崩溃的“垫脚石”。

产业空心化是底特律没落的最根本原因。底特律随着汽车工业的准备转移,特别是日本汽车工业强劲的竞争优势,以及底特律特有的社会问题,使得底特律的汽车工业逐步空心化。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重创了底特律,对于底特律更是致命一击。

人口减少和产业空心化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使得底特律变为罪恶之城,并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恶性循环。一是失业率非常严重,二是犯罪率极高,三是城市基础设施瘫痪。

此外,底特律财政高度依赖汽车工业以及财政政策的非审慎性是底特律破产的财政根源。

笔者认为,底特律事件对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财政收支的审慎性以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是新旧主导产业的更迭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固守旧有模式对经济发展而言是危险的,结构升级是避免破产的基础支撑。美国汽车行业在日本汽车行业的冲击下竞争力大大降低,加上向新兴经济体转移部分产业环节,使得美国汽车产业成为一个缺乏创造性的旧主导产业。相应的是,美国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并成为新的主导产业。如果固守旧有产业或旧有的不合理模式,那么可持续发展将是一个现实的困境。积极引导具有真实需求的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有效转型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是财政收入严重集中在某个领域具有重大隐患。一个特定领域贡献较大比例的财政收入是一些国家和城市的共性,但是,如果这个领域发生系统性风险,那么财政收入将面临系统性冲击,财政状况恶化甚至出现财政危机就十分必然。我国部分城市土地收入占比较大,实际上也与底特律汽车产业税收占比大有相似的风险,如果房地产市场发生巨大的危机,那么土地财政将即刻崩溃,而财政支出是具有刚性的,基于土地收入的财政收支体系将成为无本之木。

三是财政收支审慎性是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一,从底特律的经验看,高税负是财政状况恶化螺旋的重要根源,中国是否为高税负的经济体目前存在争议,但是高税负对财政可持续发展是有害的,高税负可能导致资本转移、产业转移甚至富裕阶层迁徙,这些是不存在争议的。其二,在支出方面,养老支出是财政支出最持续的挑战,底特律长期的负债一半以上与养老相关。其三,债务的累积成本是财政支出的又一重大负担,底特律政府运行费用从2008财年的10.25亿美元降低至2013财年的6.92亿美元,刚性支出增量主要来自利息支出。最后,刚性支出项目设立要审慎,底特律针对警员、消防员医疗退休福利系统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财政收入的恶化。

四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支撑是产业发展和有效就业,产业、城市、经济和社会应该协调发展。作为曾经的第四大城市,底特律最后沦为鬼城,主要在于其没有新型产业的支撑,没有有效就业岗位的支持。中国正在进行的新型城镇化或城乡一体化建设,核心环节是有效就业,否则可能形成“劣币驱逐良币”,最后城镇成为一个贫民窟。同时,城市建设和管理应该统筹产业的发展、城市自身发展以及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特别是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治安、环保、文化等基本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形成良性的互动和正反馈。

最后是中央政府应该摸底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和财政风险,及时有效地整治地方财政风险。美国的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并非个例。对于中国,地方债务规模测算口径差异较大,2010年地方债务规模存在7-12万亿元的不同测算结果,还不包括隐性负债。最近2-3年社会融资规模的快速膨胀,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应该是水涨船高,有研究认为国内地方债务高达15-18万亿元。中央政府应该定期不定期摸底地方债务水平,并适时适度进行“压力测试”,保障整个财政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以服务于宏观经济平稳发展和结构转型大局。

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不会想到,在他们把总部设在底特律不到百年后,这座城市陷入“灭顶之灾”。

当地时间7月18日,底特律申请破产。这将会成为美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城市破产案。当日,密歇根州州长斯奈德批准了底特律申请破产的有关文件。密歇根州巡回法庭法官7月19日裁定底特律前一日向联邦法院提交的破产申请违宪,并下令底特律必须向联邦法院撤回这起城市破产案件。但密歇根州检察长随后发表声明说,将立即上诉至密歇根州上诉法院以阻止该项裁定。

“经济学里有句名言,‘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底特律就犯了这样的致命错误,其破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城市的支柱产业单一。”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黄日涵博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1950年,底特律人口为180万,而现在仅剩70万。曾经辉煌的“汽车之都”沦落至破产,《福布斯》杂志称:“底特律市的问题不是新闻。40年来,它和美国汽车工业经受了同样的衰退。”

“底特律由盛至衰的过程折射的是汽车产业成长、发展的过程。” 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教授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市场上来讲,像汽车这类产业并不是很快就能淘汰掉的,其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很难出现‘质’的不同,产业发展只是在现有基础上发展到极致。所以,当一个地区的这类产业发展到极致以后,该地区就不会轻易放弃这种优势,其再次创新的空间也很有限。”

“美国生产汽车,供销全球,市场很大。但现在很多新兴市场国家的汽车制造业也已经成型,渐有赶超美国之势。美国的汽车产业受到挑战,但自身又没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美国汽车业既没有新兴市场国家的低价劳动力优势,又没有低端市场。而底特律又是没有及时地发展多元化产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这导致城市内的产业出逃,资金外流,最后留下的就是一个烂摊子。”彭刚说。

如果不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底特律也许还能支撑一段时间。信贷危机限制了潜在客户的购买能力,导致汽车业三大巨头的销售量在2009年一年内减少了33%到45%。2009年,克莱斯勒和通用相继宣布破产,作为支柱产业的三大汽车公司裁员高达14万人。许多公司和民众选择撤离,最终导致城市破产。

“美国的城市都在衰退,以制造业、重工业为基础的城市的衰退是一种趋势。以金融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正在兴起,比如纽约依靠金融业和文化产业存活,华尔街就是世界金融业的龙头。未来仍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是金融业和以硅谷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产业。而制造业正在逐步流向新兴国家,中国现在就是‘世界工厂’。而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是处于低端的。这是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彭刚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讲,底特律的破产是历史的必然,这也是以汽车这类重工业制造为经济主体的城市或地区的必然结局。

底特律的破产对于中国的城市规划者来说,值得深入地反思。“首先城市规划需要有战略性,做好全面、长远的考虑。包括对于城市的支柱产业,发展模式都需要认真地思考和布局。”黄日涵表示:“此外需要打造中国城市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不能依靠单一产业的发展,30年河东30年河西,对于不同的产业都需要进行合理的布局,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整个城市各个产业之间多元化均衡发展。底特律的这个案例也告诉我们哪怕曾经辉煌一时,只要没跟上时代的步伐,被淘汰也只是一夜之间的事情。”

有美国“汽车之城”美誉的底特律因负债累累已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底特律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何昔日汽车重镇,如今沦为人去楼空的“鬼城”?

底特律申请破产保护的直接原因在于,地方财政无力偿付已经到期的债务,由于无法与债主达成债务重组妥协,底特律当局被迫依据美国破产法第九章规定,向密歇根东区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根据规定,若破产保护申请得到法院批准,获得暂时喘息。这一方面使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能得以延续;另一方面,使当地有机会谋求新的融资方式以及债务重组途径。

底特律不是一朝建成,也不是一朝沦落。这座城市的衰败既有美国制造业竞争力下滑的大背景,也有底特律城市管理混乱、发展战略失误等主观因素。

二十世纪初,“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在底特律创建了汽车生产厂,开启了底特律汽车工业先河,使当地有机会逐步成长为全美乃至全球汽车工业中心。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底特律人口一度达到180万,到六十年代末当地爆发种族冲突,汽车工业遭受重创,加之七十年代以来,日本等新兴汽车大国崛起,美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日渐式微,加剧了底特律衰败。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则成为击垮底特律经济的终结者。金融危机期间,美国三大汽车厂商遭遇重创,销量大幅下跌,这导致更多企业和个人迁出底特律。

多年来,底特律已陷入恶性循环:产业和经济萎缩——企业、居民外迁——投资和人居环境恶化——更多企业、居民外迁——产业和经济进一步萎缩。

近十年来,底特律人口锐减25%,目前城市人口仅70万左右,领取退休金人员与在职人员人数比率高达2比1,社会生产力不足、财政包袱沉重、税源枯竭。政府财政困难、难以为继只不过是长期积弊的表征和结果。

底特律的没落,固然有产业枯荣的客观因素,但城市管理者缺乏战略眼光,未在产业经历深度调整背景下及时调整城市发展方向,无疑是酿成底特律今日之殇的重要原因。

面对产业兴衰变迁,底特律在政策层面显得反应滞后。譬如,据媒体报道,底特律的企业所得税率常年维持在百分之四十的高位,而周边一些小城市仅为百分之十几,加上底特律城区犯罪率居高不下,市政管理失序,造成投资持续流失。

底特律人没有意识到,地方经济保持长盛不衰的秘诀,不在于把自身命运寄托于个别强势企业,而在于善于从战略上顺应变化,不断更新产业链,打造新的增长点,以此保持城市经济的创新力、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底特律破产保护案并不是个案。受累于前几年楼市泡沫破裂、税收下降及劳工成本上升,美国地方政府赤字不断攀升,财政窘局并不鲜见。

去年6月底,约30万人口的斯托克顿市宣布破产。紧接着,约8000人口的马默斯莱克斯市宣布破产。随后,约21万人口的圣贝纳迪诺市宣布破产。

这些城市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成因不一,但金融危机爆发、财政管控低效、缺乏长远发展规划,无疑是加剧困境的共因。

当然,美国城市发展也有积极案例。同为老工业城市的匹兹堡在经历转型之后,就找到了医疗和环保等“绿色经济”增长点,从昔日“烟城”转型为美国“最宜居城市”。匹兹堡经验值得城市管理者借鉴。

申请破产保护,以市场经济规则应对城市危机,是不让底特律纳税人直接为城市破败买单的最好办法。

当地时间7月18日,美国底特律政府因过高的负债率(180亿-200亿美元)而申请破产,该案或将成为美国最大的城市破产案。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汽车之城”,眼下荣光不复存在。大批中产阶层人士搬离,市郊大片区域荒芜破败。犯罪率居高不下,城市一片萧条。

上世纪中叶鼎盛时,底特律的人口达到了185万,是美国最繁荣的几座城市之一。但是,随着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它的人口不断萎缩,目前只剩下区区70万,又成为美国过去60年中人口缩减最多的城市。本世纪以来,底特律也曾想跟上信息革命的步伐,提振城市经济,兴建康博软件总部、翻建通用汽车总部所在地文艺复兴中心大厦、新建赌场及体育场等,但总体规划不足,步伐迟滞,未能找出和充分彰显本地特色及发展优势。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让底特律经济雪上加霜,房产泡沫破裂、住房空置率上升、汽车销量下降、工资水平下降、企业偿债能力下降、三大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或重组、企业大量裁员、失业率攀升,“鬼城”应运而生。

底特律市政府的破产,并非偶然。一方面,市政当局乃至整个城市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对汽车制造这一单一产业的过度依赖,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当地该产业盛极而衰的牺牲品。产业衰落、人口外流、税源枯竭,对市政公共服务职能和支出的需求却难以即时削减,财政包袱越积越重,替代产业发展规划更是有心无力。申请破产前,底特律的税负比例已高居美国50州最大城市中的第9位,“大政府”已确凿无疑。另一方面,市政当局对城市“软实力”建设一直投入不足,以至于长期难以扭转当地种族矛盾突出、教育入学率低和治安事件频发等问题。2012年,该市成为美国暴力犯罪率最高的城市。城市品牌失效与资金流失加剧形成了恶性循环。

当然,底特律市政府申请破产保护,以市场经济规则应对城市发展危机,也许是不让当地纳税人直接为城市破败买单的最好办法。接下来,该市政府很可能会在美国联邦和州政府的严密监控之下,重组债务、紧缩公共财政支出、降低公务人员薪资、以及更加棘手的社会福利支出削减,等等,直到令人“满意”为止。从该案中,我们需要借鉴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切不可只是将此当作笑柄。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