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做局IPO上市 150亿华东基地放大产能过剩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3-08-26
分享到
频繁收购使北汽自主板块迅速膨胀,5大生产基地计划正实施,但其依然位“四小”之列

频繁收购使北汽自主板块迅速膨胀,5大生产基地计划正实施,但其依然位“四小”之列

在国内整车企业的兼并重组过程中,身为地方国企的北汽却扮演了最积极最活跃的那个角色。

本月初,北汽集团揭晓了下半年要完成的第一个兼并重组悬念:那就是与镇江政府共同宣布北汽集团华东基地将正式落户江苏省镇江市。

根据北汽与镇江市人民政府在南京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北汽集团将兼并重组镇江汽车制造厂,并投资150亿元人民币将其打造成北汽华东基地。据悉,该基地建设会分两期实施,两期总产能规划将超过30万辆。至此,北汽已在华北、华南、西南、华中及华东均有布局。

而就在北汽将梦寐已久的华东基地收入囊中之后,有知情人士透露,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的身影再一次地出现在了位于江西景德镇的昌河汽车。

众所周知,自长安收购新中航汽车后,其与昌河汽车之间的矛盾已经日益公开化且愈来愈不可调和。这也让北汽与昌河汽车之间的关系显得暧昧而扑朔迷离。有传闻称,北汽或将并购昌河。“或者是与昌河展开战略合作。”知情人士称。

种种收购动作让北汽的体积与架构,尤其是自主板块的产能布局迅速膨胀。而联系到徐和谊此前所承诺的“北汽最迟会在2013年年底之前完成具备IPO运作的条件”,北汽此举“补短”的意图也颇为明显。

在国内的几大汽车集团中,北汽的自主品牌起步最晚,其收购萨博资产之后所打造的“萨博”品牌轿车在今年年中才正式上市。但倘若要想顺利登陆H股,北汽自主品牌业务又将是投资者最为看重的板块。

不过,就像硬币都有两面,激烈的扩张也会让北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风险。

“大北汽”布局

6月底,在一场名为“北汽国际启动仪式”的新闻发布会上,北汽董事长徐和谊再度语出惊人。他表示,年内至少将会兼并重组一家汽车同行。如果一切顺利,年底之前兼并重组两家汽车同行也非常可能。紧接着,两个月的时间不到,北汽便闪电收购了镇江汽车制造厂。

8月7日下午,北汽集团与镇江市人民政府在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宣布北汽集团华东基地正式落户江苏省镇江市。

根据北汽与镇江市签订的协议,北汽集团华东生产基地选址将位于镇江市丹徒区,计划总投资150亿元人民币。基地建设分两期实施,一期主要生产SUV、MPV等车型,年产能15万辆,产品主要面向华东地区及全国中高端消费市场;二期生产中高端乘用车、新能源汽车等车型及汽车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两期总产能规划超过30万辆,全部达产后,年销售收入预计将达500亿元。

分析认为,北汽之所以谋划镇江生产基地,与其一直以来扎根华东的梦想息息相关。2011年,在北汽集团通过收购广州当地企业宝龙,在广州增城建立生产基地,实现布局华南市场。随后,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即表示:“目前北汽已经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生产基地,以广州增城为中心的华南生产基地,以株洲为中心的华中生产基地,以及以西南银翔基地为中心的西南基地,未来还将建设一个华东基地,从而实现北汽建设全国五大生产基地的计划。”

为此,北汽曾与位于浙江的众泰汽车展开数度谈判却最终不了了之。直至镇江汽车制造厂进入北汽的视野。

事实上,对于北汽来说,收购镇江汽车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因为其生产资质对北汽来说可谓弥足珍贵。据了解,镇江汽车制造厂是江苏镇江地方国营的专业汽车生产企业,其拥有1字头到6字头的全套商用车生产目录,即除了轿车不能生产外,其他的车型都有生产资质。北汽集团因为历史原因,汽车生产资质不完全。去年年初北汽集团正式获得7字头的轿车生产资质,此次重组镇江汽车后,北汽将拥有1字头到7字头全部生产资质。

这意味着北汽集团以后在推出产品的时候可以不再受限于所谓的“准生证”,而是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研发和生产,这也就为北汽未来的发展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做局IPO

根据规划,北汽最早会在今年年底向H股发动进攻。在此之前,北汽需要尽可能地向投资者“描绘一个完美的而具有成长性的商业蓝图”。

日前,有媒体报道,戴姆勒入股北汽股份12%股权的合作协议已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批准,最快一个月就可以正式公布。这无疑将增强北汽股份IPO的影响力和融资能力。

而紧随其后的,北汽股份在其与戴姆勒的合资企业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的股权也有望增至51%。倘若如此,北京奔驰汽车将化身成为北汽股份的主营业务,助力北汽股份的盈利吸引力。

此外,据知情人士透露,为确保上市主体北汽股份交出一份“漂亮”的业绩报表,北汽也正在重新梳理旗下资产,比如今年5月份,北汽股份便已将其所持有的北汽有限51%的股权转让给了北汽集团。而为了管理和整合北汽股份之外的所有自主品牌整车业务,北汽集团日前也成立了整车事业部,包括北汽有限、重庆银翔、北汽广州、北汽越野车公司,和在镇江汽车基础上打造的华东基地都将归属整车事业部管辖,且该整车事业部的负责人正是前北汽集团副总经理、北汽乘用车事业部总经理张欣。

不过,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进行着如此快速的收购和兼并行为,北汽会不会出现消化不良?这个问题也成为了业内普遍的疑问。

据业内人士估算,目前北汽自主品牌的五大基地2015年产能布局140万辆。但数据显示,2012年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仅销售了6.6万辆,其中微车4.64万辆,E系列2万辆。

而且现在北汽依然位于“四小”之列。尽管它一直想超越长安,但去年,北汽的产销量仍然落后于排名第四的长安集团20多万辆。

拿什么产品来填补这些产能,又用什么利器来迅速提升销量?这是摆在北汽面前极为严肃而现实的课题。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