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研新基地10月26日重庆落成投入使用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3-10-28
分享到
2013年10月26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投资15亿元打造的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汽车研发新基地(重庆北部新区金渝大道9号)正式启用。

中国汽研新基地航拍图
中国汽研新基地航拍图

15亿打造汽车研发测试基地 使命助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

——中国汽研新基地落成投入使用

► 投资15亿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汽车研发新基地,全面提升中国汽研研发服务能力

► 使命驱动 、创新发展,中国汽研“两台两商两作用”,战略助推中国汽车工业持续发展

2013年10月26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投资15亿元打造的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汽车研发新基地(重庆北部新区金渝大道9号)正式启用。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第三方服务机构,成立于1965年的中国汽研在过去48年里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持续发展,在显著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心怀行业使命,坚持科技理想,致力于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注入强劲的科技动力。新基地的落成全面提升了中国汽研服务行业的研发支撑能力,是中国汽研跨越发展的新起点,将支持中国汽研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支持中国汽研续写新的辉煌。

15亿投资 倾力打造国际汽车研发测试新基地

中国汽研前身重庆重型汽车研究所,系1965年成立的国家级一类科研院所,在发展历程中承担国家和行业使命先后组建了“国家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国家燃气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替代燃料汽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是国家授权的汽车产品公告、环保、3C认证及油耗、进出口汽车、司法鉴定检测机构,并托管了重庆综合汽车试验场。目前,中国汽研聚集了各类专业人才1500 余名,拥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百千万人才、千人计划、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名。在汽车产品设计、汽车节能环保、汽车底盘性能、新能源汽车、汽车噪声振动、汽车安全等六大领域提供一站式、高质量、全方位的研发服务。在汽车产品设计领域,提供从汽车产品创意、造型设计、结构工程、性能开发、材料工艺、样车试制及投产技术支持和项目管理等汽车新产品开发服务。

位于重庆北部新区的中国汽研汽车技术研发与测试基地总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于2010年3月破土动工,历时3年顺利竣工。新基地一流的试验设备和先进的科研技术,给参观嘉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具体如下:

在汽车安全领域,中国汽研研发新基地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设备,按照各种法规进行新车测试评价及工程咨询服务。可进行5 吨以下汽车时速120 公里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尾部碰撞、侧面柱撞、斜坡翻滚、螺旋翻滚、路肩翻滚以及多角度、不等速车车对碰;还可进行25 吨汽车时速80 公里正面碰撞,台车动态模拟、商用车驾驶室乘员保护,行人碰撞保护等试验。

在汽车噪声振动领域,中国汽研研发新基地拥有整车、发动机半消声室、整车和零部件环境振动室、混响室、声品质分析等10个试验室,具备整车及动力总成NVH性能正向开发、振动噪声控制、声品质优化等研发能力。

在汽车节能环保领域,中国汽研研发新基地拥有满足轻型汽车欧Ⅵ排放系统(环境温度零下40到零上60度)和带红外阳光模拟的重型汽车四驱底盘测功机。拥有43套耐久性底盘测功机、9套发动机电力测功机和全流稀释排放系统。可进行整车、发动机排放测试、燃烧分析、性能对标;开展柴油机电控系统、后处理系统研究开发。

在电磁兼容方面,中国汽研研发新基地拥有10米法半电波暗室(转台直径11米、四驱转鼓、每个转鼓108千瓦)、3米法全电波暗室,能够提供整车和零部件的电磁兼容性能正向开发、性能评测服务。

参观的汽车行业专家表示:“中国汽研重庆礼嘉新基地建成后,将大大提升中国汽研在汽车节能环保、汽车噪声振动、汽车安全等领域的创新能力,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中国汽研新基地的落成启用,无疑是中国汽研自2012年上海主板上市之后又一次里程碑。而在中国汽研48年发展大事记中,从不乏“首次”、“第一辆”、“填补空白”等等里程碑式的夺目词汇。这种里程碑一次次出现在中国汽研由小到大、由一隅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内在原因何在?

艰苦奋斗、使命同行,创新驱动跨越式发展

回顾中国汽研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端倪,深究下是其静水流深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上世纪60年代初,基于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以中法建交为契机,我国与法国达成引进重型汽车和军用汽车产品技术的协议。1965年初,经国家科委批准、第一机械工业部决定,在四川省宜宾市建立重型汽车研究所,即中国汽研的前身;同年3月,从长春汽车研究所和第一汽车制造厂抽调113名骨干担任筹建工作。这批同志响应国家号召,告别故乡,风尘仆仆地奔赴宜宾。他们栖身于简陋的临时工棚内,满怀着为祖国早日生产重型车的强烈愿望,对法国样车进行测绘与分析,为后来引进产品技术的消化、吸收做了大量技术准备。1965年6月,按照一机部指令,中国汽研由宜宾市迁至重庆市小龙坎,与中汽公司重庆汽车分公司同址办公。1966年6月,根据国家三线建设的安排,中国汽研迁入大足山区(今重庆市双桥区),与四川汽车制造厂同址建设。可以说,中国汽研数十年发展取得的种种成就,是建立在老一辈科研人员艰苦创业的基础上的,这种精神被铭刻为一种企业基因传承至今并发扬光大。

1966年6月,中国第一辆自行设计的CQ260重型军用越野车在綦江齿轮厂装配下线。

1971年,在CQ260基础上改型为CQ261的重型军用车试制成功,国庆35周年时,它满载着中国汽研和生产厂职工们的喜悦,威风凛凛地驶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1982年,中国汽研以德国MAN车为原型,结合我国实际,成功开发了CQ30290系列公路载货汽车,填补了我国汽车工业史上的一项空白。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汽研承担了奥地利斯太尔重型汽车技术的引进工作,会同其他有关部门,代表国家验收了奥地利提供的98种车型的产品设计图纸、工艺及标准资料,并主持引进技术的国产化工作,扭转了我国汽车工业“缺重”的局面。

1986年,为了支持云、贵、川、渝联合生产轻型车及加强轻型车的技术开发工作,中国汽研作为西南轻型汽车联营公司的技术开发中心,承担了日本五十铃系列轻型汽车技术引进的国产化与开发研究工作。这为我国汽车工业摆脱“少轻”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为推动西南地区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军工企业 “军转民”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设计了300多种车型、30多种发动机、70多种新材料新工艺,完成了1000多个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制订了近300项国家及行业标准,荣获156项科技奖励。

2001年1月,中国汽研转制为科技型企业,“以技术创新服务为主体、工贸为两翼”的发展方针确定了中国汽研重点发展的专业领域和产业方向。改制后,中国汽研励精图治,持续发展,2012年中国汽研的资产、收入和利润总额较转制前的2001年分别增长了43倍、52倍和32倍。

2012年6月,中国汽研成功实现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我国首家国家级院所整体改制上市公司、我国首家汽车行业科技创新服务类上市公司。

中国汽研的发展历程堪称一部“奋斗史”,一种对国家、对行业的使命感驱使着中国汽研人屡创佳绩,引用中国汽研总经理任晓常的话就是:“中国汽研人身上有使命感、责任感,有科技人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基因。正是这种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精神,多年来激励着中国汽研砥砺前行。”

今天,随着新基地的落成并投入使用,中国汽研开启了新的征程。“十二五”期间,中国汽研将继续践行“为汽车工业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力”的使命,努力建设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发展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汽车工程技术应用服务商和高科技产品集成供应商,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应有的技术支撑作用和科技引领作用。

辉煌属于过去,历史期待跨越。相信,中国汽研人定会与时俱进、倾尽才智,为振兴中国汽车工业创造新贡献、新辉煌!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