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剑指汽修业 润滑油渠道布局大变革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4-10-13
分享到
近日,《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由交通部、发改委、公安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意见》的颁布,意 味着整车企业长期以来在汽车售后维修市场的垄断被打破

近日,《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由交通部、发改委、公安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意见》的颁布,意 味着整车企业长期以来在汽车售后维修市场的垄断被打破,维修渠道的多元化将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车企公开汽车维修技术资料和配件渠道,消费者在汽 车售后花费的成本将会降低,普通修理厂车辆维修质量将更有保障。与此同时,现有4S店客户不可避免地大批分流,4S店将很难维持过去的运作模式,缩减规 模、降低维修价格几乎成为唯一出路,最终消费者将从中受益,而润滑油、轮胎等汽车配件的经营渠道布局将发生重大变革。

公开维修技术信息 放开配件渠道

据中国润滑油信 息网汽车后市场研究院专家分析,这个《意见》关于汽车售后的反垄断措施主要有两个关键点:公开维修技术信息和明确了配件渠道的放开。按照《意见》第十七条 建立实施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制度的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汽车生产企业要在新车上市时,以可用的信息形式、便利的信息途径、合理的信息价格,无 歧视、无延迟地向授权维修企业和独立经营者(包括独立维修企业、维修设备制造企业、维修技术信息出版单位、维修技术培训机构等)公开汽车维修技术资料。要 在汽车产品说明书中,明确车辆型式核准证书信息,规定排放维修技术要求,说明排放控制关键零部件生产厂家、型号以及有效使用寿命等信息。

《意见》明确规定,鼓励原厂配件生产企业向汽车售后市场提供原厂配件和具有自主商标的独立售后配件,允许4S店向非授权维修企业或终端用户转售原厂配件。

另外,《意见》还明确规定,汽车生产及其授权销售、维修企业(包括进口汽车经营企业)应告知消费者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正确使用、维修、修理汽车 产品,不得限制、干预消费者自主选择维修企业和维修服务,不得以汽车在“三包”期限内选择非授权维修服务为理由拒绝提供维修服务。

打破4S店渠道的“信任垄断”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机动车维修业户48万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完成年维修量3.3亿辆次,年产值达5000亿元以上。这也意味着,我国汽车维修业已经从单纯车辆维修保障行业发展为民生服务业。

汽车售后服务领域的垄断利益盘根错节,主要包括零部件渠道把控、定价把控、工时费把控等等。但归根到底,主机厂和4S店是在利用这些垄断渠道达 到一种“信任垄断”:只有在4S店才能得到质量可靠的“正厂件”,只有在4S店修车保养才能享受三包,只有在4S店忍受贵得离谱的工时费维修质量才有保 障。

打破“信任垄断”需要有破有立,此次公布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不得限制、干预消费者自主选择维修企业和维修服务,不得以汽车在“三包”期限内选择非授权维修服务为理由拒绝提供维修服务等。

随着发改委和商务部反垄断调查的持续发力,汽车业反垄断进一步向售后市场延伸。《意见》明确宣布要“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要求从明年起车企 公开汽车维修技术资料。如果《意见》得到落实,将极大推动国内独立汽车维修厂的发展,特别是那些有实力连锁维修企业,一旦他们得到最缺乏的维修技术信息和 正牌零配件,依靠其高性价比将可以在汽车后市场抢得一块不小的蛋糕。

常见车型“零整比”大数据

据《南方周末》报道,今年4月10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联合披露18种常见车型的“整车配件零整比”和“50项易损配件零整 比”系数,“零整比”最高达1273%,最低也有272%。而在欧美,汽车“零整比”通常为300%,这意味着中国车主在维修、更换配件时,不得不向垄断 的汽车供应商拱手送上高额的利润。

中国汽车高零整比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在汽车4S店之外买不到原厂配件,汽车厂商只对4S店公开汽车维修信息。汽车供应商(包括汽车生产商和总经销商)严格要求经销商不得从其它渠道采购零部件。

但在美国、欧盟,情况就不一样了,汽车厂商被明确要求对独立维修商公开维修技术信息。美国汽车业售后服务不仅和整车销售分离,也很少受到制造商的限制,像玻璃、轮胎、润滑油等维修均为专业化经营,有大量的连锁店或分支机构,而不是大规模的维修厂和维修中心。

4S店润滑油垄断牟取暴利时代结束

这段时间,国家相关部门的汽车反垄断调查让不少品牌风声鹤唳,纷纷调低零配件和售后保养价格。说到保养,很多车主由于不是专业人士,并不了解这 其中的门道,容易被4S店“杀猪”。 目前的4S店大多是一个汽车品牌一个店,保修期内的车辆只有到这里更换机油才能够给予保修,否则出现的问题4S店不管。而在保修期内,一桶专用机油的标价 大约在300元左右。这些专用机油都是厂家自己提供的,价格比代理商的机油高出几倍,这些暴利的产生都是汽车维修垄断所造成的。有车主反映,购买新车后进 行了三次保养,其中每次都是收更换润滑油的钱,4S店修车师傅说必须使用专用油,否则将来就不给予保修,发动机出了问题也不负责。以4S店最简单的基础保养为例,更换机油和机油滤芯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据知名品牌润滑油专家介绍,汽车厂家提供的专用润滑油并非世界知名品牌,“专用”的说法值得探讨。因为润滑油并非汽车发动机之类的专业机器,不能随便更替,它是类如轮胎、汽油等一类的消耗品,是可以互相通用的东西,没有人把汽油和轮胎分为专用汽油和专用轮胎,汽车厂家是生产汽车的工厂,所提供的润滑油不可能比专业润滑油质量好,4S店的这种说法是利用其垄断地位误导消费者。

其实车主进行车辆保养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参照所购车辆保养使用手册,按照手册上要求的机油类型进行更换即可,没必要听从4S店工作人员推荐高规格的机油,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车辆良好的使用,而且也能更省钱。

随着机油电商的快速发展,不少车主通过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购买机油,价格实惠,车主在网上购买机油后,到汽修美容店支付20元工费即可更换机油。但由于目前网购机油假货乱像,建议车主可通过正品机油电商导购平台机油猫(m.sinolub.com)选购,确保买到正品机油。

汽车后市场大变革

目前,国内卖车渠道主要是以厂家授权的4S店为主,汽车大卖场为辅。另外根据之前出台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规定,汽车经销商必须取得厂 家的授权才能卖车,这样就使得目前汽车4S店经销商完全处于厂家的从属地位,甚至可以看作是厂家销售公司的遍布在全国的各个“销售子公司”,拥有绝对的控 制权。因此,从卖车的概念上来说,这其实是厂家对汽车销售领域的一种垄断。在汽车行业涉及的垄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进口车价格虚高;二是售后市场零部 件供应渠道垄断;三是汽车企业对于4S店的限价限区域销售。

汽车大卖场在90年代层在中国盛行,但是因为各个汽车厂家在树立品牌阶段,大力扶持汽车4S店建设,并且从厂家角度上出发,并不支持消费者从大 卖场过车,甚至声称在大卖场的二级经销商处购车将得不到正常的保修。这样的情况下,二级经销商一直处在一种“不合法”的阶段,大卖场的卖车方式也就逐渐衰 落。

在停止实施汽车品牌经销商的备案工作之后,从事汽车品牌销售的汽车经销商将按照工商登记管理相关规定,将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统一登记为“汽车销 售”。进一步放宽了汽车经销商的营业执照范围,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以汽车4S店为主体的单一销售模式将被打破,多元化的汽车经营将有望落地。随着4S店模 式的消失,未来势必将给汽车销售以及汽车售后市场方面带来深远的影响。

随着4S店模式的打破,汽车卖场将成为未来汽车市场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于消费者而言,竞争的加剧将会使得汽车售价越发的透明,热销车型上加价提车、强制搭配装饰等一系列霸王条款将从根本上被废除。通过市场来实现监管的作用,最终受益的必将是消费者本身。

汽车后市场方面的影响将更为深远,随着汽车品牌销售模式的消失,汽车企业将丧失对售后零部件价格的垄断,原厂售后零部件有望通过多个渠道进入到 汽车配件市场,即使还存在着汽车企业控制零部件流通渠道的单一环节,但是由于市场同质化零件的存在,势必将带来一次原厂零部件价格的降低。不过我们也应该 清晰的看到,如果零部件售后市场全面放开,必将会导致大量的假冒伪劣零件充斥汽车售后市场,如何监管将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汽车单一品牌销售模式的打破,未来的中国汽车后市场将迎来一次井喷式的发展,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中国汽车销售市场和售后市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不依附于汽车厂家的独立的汽车服务品牌将成为未来中国汽车后市场的主流,而润滑油营销渠道的布局也将发生大变革。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