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十余载,精耕细作铸辉煌

访格劳博机床(大连)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宏志先生

作者:孙彬 发布时间:2016-11-14
分享到
2016年,格劳博迎来了90周年华诞。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这个家族企业历经了二战的洗礼,步入第三次工业革命,在全球经济危机后迎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凭借着执着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格劳博在德国经济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


任宏志先生

格劳博(GROB-WERKE)是一家拥有90年历史的德国家族企业,产品组合覆盖从万能加工中心到高复杂性的全自动机加工系统,从适用于金属切削的装配单元到全自动装配线。格劳博在生产系统的设计和交付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生产的机床产品具有优良的质量和绝佳的可靠性,可为客户提供有关汽车工业和通用机械各个领域的最佳支持。

在中国,格劳博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世纪90 年代初,世界汽车巨头纷纷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格劳博收获了来自中国市场的第一批订单。迄今为止,格劳博已向中国交付了总价值十多亿欧元的机床,在他们看来,中国乃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用户,格劳博通过建立新的生产基地——格劳博机床(大连)有限公司实现本地化生产,推出适用于亚洲市场的新产品GA系列五轴联动万能加工中心GA350和GA550,并不断提高本地化的服务水平,以保持着其强大的发展动力。

 

专注机械制造90年

2016年,格劳博迎来了90周年华诞。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这个家族企业历经了二战的洗礼,步入第三次工业革命,在全球经济危机后迎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 ——工业4.0。从1968年开始,格劳博就开始专注于研发和制造机床产品和生产系统,为用户提供一揽子的交钥匙解决方案,凭借着执着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格劳博在德国经济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

 


机床生产线

“汽车工业的发展既依赖于机床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机床工业的技术进步。格劳博的壮大,与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任宏志先生谈及公司的历史时这样讲道。1968年,格劳博慕尼黑工厂为博世提供了第一台连续自动工作机床;两年后,由格劳博明德海姆工厂为Buessing公司(1971年被曼公司收购)设计、制造和安装的适用于加工载重汽车前轴的传送系统交付使用。20世纪70年代,格劳博明德海姆工厂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从大众汽车争取到了第一个连续自动生产线的订单,这是第一条最多由8个传送系统组成的气缸盖生产线。1977年,格劳博为Passau齿轮厂提供了一台用于加工汽车车桥的装配有水平主轴、NC控制系统和盘式刀库的回转台机床,这是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加工中心,拥有多个主轴、刀库,具有自动换刀和高度的灵活性。这期间,格劳博还为汽车企业交付了用于生产发动机缸体、缸盖的全套生产设备。1982年,格劳博制造的首条汽车油泵自动安装线交付给大众汽车。1984年,格劳博向大众汽车交付了首个门式机器人,它具有高动态、精准定位等特点,用于安装变速器……由格劳博完成的全球首条缸盖和短发动机全自动安装线的交付对象也是大众汽车,成为装配技术领域的一大里程碑,也是格劳博发现的新大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汽车工业的生产模式发生了变革,为此格劳博研发出了首批加工中心,模块化的结构使其具有极高的通用性。

 

植根中国,服务中国

“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为格劳博的发展打开一扇成功的大门。在20世纪80年代,格劳博向中国售出了第一台机床,那时,谁也未曾料到此举所带来的重大意义。”回忆往昔,任宏志先生感慨万千。1988年,格劳博向上海大众交付了首台专用机床和传送系统。十年以后,格劳博在中国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向上海通用交付了32台加工中心和一个传送系统。2002年,格劳博又收获了第一笔与中国本地合作伙伴的直接订单。现如今,格劳博占据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约 75% 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汽车工业最知名的供应商之一。除了大众汽车、通用汽车、宝马、奔驰等这些国际知名的汽车制造企业,通过多年的精耕细作,格劳博又在中国市场上收获了长城、吉利、众泰、福田、长安福特和广汽菲亚特等汽车企业的订单。这让任宏志先生倍感骄傲。

2003年,格劳博创建了格劳博机床维修(北京)有限公司,自此开启了对亚洲贸易的新时代。两年以后,格劳博机床维修(北京)有限公司驻上海分公司成立。多年来,格劳博对华贸易发展获得巨大成功,在短短的十二年内,格劳博机床维修(北京)有限公司的年营业额从20万欧元就增长到了400多万欧元。这一发展最终促使格劳博决定于2010年初在中国投资建设了全球第四家生产工厂。2012 年,格劳博位于大连的工厂 — 格劳博机床(大连)有限公司落成,该生产基地的面积达到 12000 m²。为了确保格劳博在大连的生产基地继续取得辉煌的业绩,用于进行生产和物流服务的车间面积已增加到 27000 m²。目前,格劳博位于大连的工厂、北京和上海的服务销售分公司共有超过 550名员工。“借助我们在中国大连的生产基地,以及坐落在北京和上海的服务销售分公司之力,格劳博已经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能够为客户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最完美的服务。”展望未来,任宏志先生充满信心,“我们拥有足够的空间来实现未来一年的业务目标。”

锐意创新,开拓进取

俨然,中国已成为格劳博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2013年,格劳博推出了专为亚洲市场量身定制的五轴联动加工领域的高科技——GA系列五轴联动万能加工中心 GA350和GA550。该机床以成功的万能机床G系列为基础研发而成,在格劳博大连工厂进行生产。不同与以往的产品,GA系列五轴联动万能加工中心的受众群体为航空航天、医疗技术、工具和模具制造以及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领域。“格劳博的机床理念注重工艺稳定性、高效性和耐久性,GA系列万能机床可针对几乎所有材料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此外,从一开始,GA系列万能加工中心就针对自动化解决方案进行设计,因此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各种需求。”任宏志先生介绍到。


GA350

 

■法兰连接加工:

这里是视频播放器,请不要做任何改动!

■进气管座加工:

这里是视频播放器,请不要做任何改动!

GA系列五轴联动万能加工中心为机械加工行业的每一位客户提供了最大的施展空间,让他们在铣削各种材料制成的零件时,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该产品具有设计紧凑、铣削性能卓越、可见性高以及工作区操作方便等优点,加工效率高且维护简单,拥有独一无二的机床理念:卧式主轴使得Z轴行程路径达到最长,可实现最佳的排屑效果;3个直线轴的独特布置,将导轨与加工点之间的距离降至最小,使机床具有极大的稳定性;“隧道”概念使用了超长工具旋转和加工最大组件的理论基础,使得上述操作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碰撞;3个直线轴和2个旋转轴,可实现五面加工和五轴联动加工。

“GA系列五轴联动万能加工中心可用于加工的汽车零部件很多,如缸体、缸盖、变速器壳体、变流器箱体、离合器罩壳、涡轮增压器壳体、转盘轴承和转向器壳等,此外在工具与模具、航空航天、机械工程和医疗等行业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些都足以证明GA系列五轴联动万能加工中心在中国和亚洲有着迅猛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自2013年正式投入市场以来, GA系列五轴联动万能加工中心在中国市场的保有量已有192台,并将很快突破200台,同时在印度、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亚洲市场上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大大超出了我们的市场预期。”任宏志先生说。

构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迎接“工业4.0”时代

德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其基础产业——制造业所维持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德国而言,制造业是传统的经济增长动力,制造业的发展是德国工业增长的不可或缺因素,基于这一共识,德国政府倾力推动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其关键词是“工业4.0”。无论是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明确地指出智能制造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清晰路径,应用物联网、智能化等新技术提高制造业水平,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通过决定生产制造过程等的网络技术,实现实时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是制造业科技革命的突出特征,互联网已然成为企业间协同创新与资源聚合共享的核心平台、企业内业务流程优化与运营效率提升的重要工具、服务模式创新的关键支撑、跨越企业边界并变革企业生态体系的集成创新系统。

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格劳博适时推出了“GROB-NET4Industry”。“凭借‘GROB-NET4Industry’,生产企业借助网络技术就能使整个生产流程实现透明化,技术人员通过手机或电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机床在用户终端加工零件的全过程,从而便于我们及时为用户提供主动的服务和维护,以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提高规划能力。”任宏志先生进一步解释道,“通俗地讲,‘GROB-NET4Industry’就是一个能够帮助生产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模块。当用户的生产出现问题时,通过‘GROB-NET4Industry’,格劳博的技术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获悉用户的故障信息,并看到加工现场的情景。对于复杂问题,我们可以在自己的服务中心对用户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从而帮助用户快速有效地排除故障。实践证明,‘GROB-NET4Industry’能帮助生产企业提升高达30%的生产效率。”

风雨兼程,继往开来

任宏志先生有着他那一代人特有的坚韧、执着以及少有的果敢。十几年前,他加入格劳博时,格劳博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十几年后的今天,中国已成为格劳博海外最大的市场,他的坚守成就了格劳博中国今天的成功。2003年被集团总部正式任命为格劳博机床维修(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后,任宏志先生带领着格劳博中国团队迈上正规化、规模化经营的新征程。在集团总部的信任和支持之下,任宏志先生现如今又担当起了格劳博机床(大连)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重任,成为格劳博集团在中国的总舵手。

而在任宏志先生看来,格劳博中国的成功并非偶然,“‘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我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将销售、设计、生产、装配、调试和客户服务,这些核心竞争力完美地整合为了一体。”已届不惑之年的他,如此的谦虚和平易近人,让我不禁联想到其团队的精神面貌和协作精神。至此我已经完全相信,任宏志先生和他领导下的中国团队,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欢迎扫码了解详情: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