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C-NCAP管理中心试验评价部部长白鹏:从评价结果看我国车辆及儿童约束产品的安全性

文章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发布时间:2017-12-31
分享到
从评价结果看我国车辆及儿童约束产品的安全性

  

日前,2017年第四批C-NCAP评价结果及车用儿童约束系统评价结果如期发布,17款评价车型中,15个5星成绩、2个四星成绩相当喜人。然而在这些五星、四星车型的碰撞试验过程中却出现两次车门意外开启的情况。而且在20个儿童约束系统产品中,仅有一个获得优的评价成绩,有7个产品在9个组别获评不推荐的评级结果。这样的评价结果是否正常?我国市场上的车辆及儿童约束产品安全性到底如何?试验中出现的车门意外开启的情况是怎样造成的?要想提升产品的安全性能,今后企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C-NCAP管理中心试验评价部部长白鹏。 

车辆对安全性能的追求没有终点 

“车门在碰撞过程中开启,我们认为一般情况下是由于车门部位变形较大或门锁连动机构设计不合理导致的。”白鹏介绍,通常厂家在车辆的开发过程中,会进行碰撞试验来验证车门是否会开启。此次出现的车门意外开启,需要相关厂家仔细研究原因,查找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从C-NCAP 2017年的评价结果来看,参与评价的大多数车型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拿到5星级评价的车型占比较高,这也侧面反应了车辆安全性能的快速提升以及生产企业对车辆安全的重视与投入。”针对当前C-NCAP五星、四星评价成绩越来越多,可是却不断有车门意外开启等意外情况出现的现象,白鹏有更理性的思考。“车辆对于安全性能的追求是没有终点的,C-NCAP也将根据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适时完善修改评价规则,以达到安全技术引领、产品性能提高的持续发展目标。” 白鹏介绍,明年7月1日后,C-NCAP将实施新版评价规则,新要求也将为车企带来新挑战。“相信通过测试机构和车企共同的努力,汽车的安全性能可以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白鹏说。 

使用便利性是儿童约束产品评价重要指标 

2017年度,共有20个车用儿童约束产品参与评价,但仅有一个活动优的评级结果,良和一般的评级结果居多,还有7个产品在9个组别获评不推荐的评级结果,有一个产品甚至只得到了7.58分。 儿童约束差评质量参差不齐背后,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2017年共进行20个型号的儿童约束系统评价,因同一个型号有的覆盖多个组别,婴儿用累计评价7个型号,幼儿用累计评价17个型号,学童用累计评价15个型号,共累计评价数量为39个,其中不推荐的数量为10个,占比为25.64%。而2016年和2015年评价为不推荐的比例分别为43.24%和41.33%,相比可以看出,今年不推荐的比例是明显降低的。”白鹏认为,随着社会和产品监管机构对儿童约束系统产品质量的重视,儿童约束系统产品质量正在逐步提升,但仍需各方面的努力,通过法规、评价、认证、监管等方法来帮助儿童约束系统产品技术提升。 

20个儿童约束系统产品中,有15个中国品牌,5个进口品牌,分别为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和德国。其中,德国品牌的产品获得了唯一的一个优的评价成绩,而一款美国品牌却得到了较低的分数,这与评价标准体系是否有关?还是单纯的是产品安全性问题?对此,白鹏有着更理性的认识。“此次评价中所有的产品都是经过3C认证即通过国标GB 27887-2011测试合格的产品。儿童约束系统评价的考核要求与国标有所不同,比如2017版评价体系中使用国际通用的Q系列假人,评价更多的损伤指标,增加幼儿组误操作试验,进行使用方便性评价等,从这些方面对儿童约束系统的评价提出更高的更全面的要求。”白鹏介绍,此次参与评价的美国品牌产品,因为其说明书和标识是全英文的,不符合中国一般消费群体阅读和使用的便利性,因此得分偏低。在碰撞安全性方面,误操作试验中,头部前移量和胸部加速度均因超过限值而扣分,导致得分也偏低。而参与评价的德国品牌产品,有两种安装方式,且在使用方便性和碰撞安全性方面都表现比较出色,尤其该款座椅车辆安全带+ISOFIT固定方式对儿童的保护效果更好,因此分数较高,在儿童约束系统产品评价中,使用便利性是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白鹏表示,从评价结果来看,目前儿童约束系统的安全水平依然呈现一种良莠不齐的状态,儿童座椅的研发需要投入成本,更需要有针对性。不应该仅仅将目标定于仅通过国标要求和3C认证要求,应制定更加全面和有针对性的设计目标,比如考虑不同组别保护性能的一致性,误操作试验带来的影响等等。产品的性能表现与其设计理念的科学性和创新性直接相关,在满足60分及格线的同时,努力获得更好的成绩才是未来发展的目标。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