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政策刻画汽车产业时代黄金印记

文章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发布时间:2018-01-04
分享到
八项政策刻画时代黄金印记

 

加压力 1.6升及以下排量车型购置税提升

根据2017年前11个月的销量情况: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99.88万辆和2584.4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88%和3.59%,低于中汽协之前5%的增速预期。增速低于预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1.6L及以下车型购置税的提升。

2015年9月底,国务院开始施行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1.6升及以下小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半,按5%进行征收。这一政策大大提升了小排量汽车的销量。但2016年12月16日,国家财政部公布自2017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对购置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按7.5%税率征收购置税。

点评 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对拉动汽车消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6年国内车市以近14%的销量增幅收官。如此高的增速,虽与国一、国二排放标准“老旧车”的淘汰更新等鼓励政策息息相关,但对其影响最大的仍是购置税减半政策。2017年,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由5%提升至7.5%,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再加上政策发布时间较晚,2016年底提前透支一部分消费需求。

由于环境法规日渐严格,发动机排量越来越小,目前2.0L发动机几乎成了界定排量大小的分界线。国家在提升传统燃油车购置税的同时,对新能源汽车依然采取减免购置税的政策。因此,传统车企只有积极研发清洁型能源产品,尝试多种能源共用,才能实现既符合环保要求又保证市场销量的目的。

减扶持 新能源补贴降低20%

2017年初,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根据新政,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额度比2016年降低20%,地方财政补贴不得超过中央单车补贴额的50%。至2020年,个人购买纯电动车补贴完全取消。该通知不仅明确了补贴退坡,还从整车能耗、续驶里程、电池性能、安全要求等方面提高了企业获得补贴的技术门槛。

点评 在财政补贴等政策的扶持下,我国已成为全球纯电动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但高额的补贴在把中国迅速推上世界新能源汽车销售第一大市场的同时,也诱发了市场上诸多不规范现象。许多企业采取“空手套白狼”的方式来“骗补”,部分质量和技术不达标的产品也乘机流入市场。

补贴退坡是新兴产业必经的阶段。补贴的初衷只是为了刺激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与普及化,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步入正轨,补贴退坡正当其时。尽管部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由于该政策出现上浮,导致新能源汽车销量一定时间段内出现下滑,但从长期来看,政策的退坡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只有摆脱补贴依赖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真正成长、壮大。

指方向 车联网产业将有标准可依

2017年6月13日,工信部发布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征求意见稿),确立了我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将“以汽车为重点,以智能化为主、兼顾网联化”的总体思路。该标准体系包括标准95项,涉及基础、通用规范、产品与技术应用和相关标准等方面,以共性基础、关键技术和较为成熟的产品与技术应用为重点,为未来技术发展预留空间和接口。

点评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不仅能有效解决道路安全、交通拥堵、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且有利于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对电子、通信、软件、互联网、交通等产业集群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互联网发展和建设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产业技术基础、市场和制度等方面有一定优势。正因如此,不仅车企纷纷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不少互联网企业也借机进入汽车出行领域。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时,由于没有行业标准,不少企业也走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误区,导致整个行业的发展乱象丛生。所以,《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起到指导和规范作用,未来它还将为中国汽车产业抢夺智能网联制高点保驾护航。

谋未来 十年迈入世界强国行列

2017年4月6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通过十年努力迈入世界汽车强国行列”。就具体领域来看,文件提出要在涉及动力、传动、汽车电子、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到2020年,我国要培育形成若干家进入世界前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智能网联汽车与国际同步发展;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要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智能网联汽车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作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占据了较大篇幅。

点评 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国民经济最坚实的基础。

汽车产业作为融合能力非常强的实体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也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

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加快融合,产业生态深刻变革,竞争格局全面重塑。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成绩显著,支撑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信息技术产业实力不断增强,这两个方向有望成为抢占先机、赶超发展的突破口。

从《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可以看出,未来我国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换电以及动力电池等能源领域的标准化工作。而车辆的信息安全也将结合我国防范互联网攻击和恐怖主义的国策,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重中之重。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淘汰赛的激烈程度也将进一步升级,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而自主品牌要想与外资品牌相抗衡,必须用更短的时间来弥补差距,《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无疑为中国品牌的发展提出了有价值的指导意见。

逼转型 “双积分”政策加码新能源汽车产业

2017年9月27日,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联合公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按照规定,对传统能源乘用车年度生产量或者进口量不满3万辆的乘用车企业,不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达到3万辆以上的,从2019年度开始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0%、12%。2021年度及以后年度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由工信部另行公布。

点评 号称史上最严厉的双积分政策对于国 内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企而言,无疑是利大于弊,尤其是那些研发和推出电动汽车比较早的车企。对传统车企来说,那些以燃油车销量为主,尤其是以SUV为主的车企将面临不小的压力。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外资车企对于该政策同样不敢“怠慢”。

在“双积分”政策的影响下,新能源汽车板块发展较好的整车企业可以通过出售多余积分赚钱,来补充补贴不足导致的资金短缺问题;而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滞后的整车企业,就会面临花钱买积分以及燃油汽车停产等重大损失,所以整车企业想要持续发展,只能发展新能源汽车。

“双积分”政策的实施对车企降低燃油消耗、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而对于新能源车市而言,“双积分”政策落地后,消费者有望买到更多高品质的电动车产品。

限产能 不再核准新建传统车企投资项目

2017年6月,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优化传统燃油车产能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和鼓励汽车企业做优做强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对新增传统燃油车产能严格控制,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企业投资项目。此外,对现有乘用车、商用车企业申请建设跨细分类别投资项目也提出了相应条件。

点评 在《意见》中,新增传统燃油车产能被严格控制是关键点之一。这一要求可被视为国内传统燃油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即传统燃油车企业数量将达到顶峰,此后,国内原则上将不会出现新的传统车企。

另外,对现有乘用车、商用车企业申请建设跨细分类投资项目的条件中提到:企业应具有拟生产产品的完整研发经历、专业研发团队和正向研发能力;拟生产的产品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应在上年度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这意味着,企业的“跨界”将更变得严格。

该《意见》的提出有助于引导车企健康、合理的发展,也给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保障。而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方面,《意见》中明确提到“严格新建企业投资项目管理,防范盲目布点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为汽车行业整体有质有量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促开放 外商在华建纯电动合资企业数量不再受限

2017年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简称“新版《目录》”),自2017年7月28日起施行。“外商在华建立纯电动车合资企业数量不再受上限两家的制约。”这是新版《目录》在汽车制造业领域释放出的重大信号。

点评 新能源汽车企业合资政策的松绑,给正在因为“双积分”政策而焦头烂额的外资车企提供了一个应对“双积分”政策的锦囊妙计。早在新版《目录》发布之前,大众与江淮,戴姆勒与北汽新能源就已经签订了合作协议。新版《目录》发布后,福特与众泰也牵起了小手。虽然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中外合资,一方面能解决外资车企应对“双积分”政策的压力,另一方面能提升自主车企的品牌形象,但自主车企当应警惕步传统车企合资“市场换不到技术”的后尘。

设门槛 不是谁都能上新能源汽车项目

2017年6月,从企业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证等方面提高了准入门槛,并强化了安全监管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强调,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不予受理或者不予准入,并给予警告,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准入。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撤销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准入,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准入。

点评 显而易见,这是工信部为杜绝“骗补”下的一剂猛药,更是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而设立的一道防火墙。该规定一出,不仅令那些妄图浑水摸鱼“捞一把”的企业如意算盘落空,也给已经获得产品准入的企业上了“紧箍咒”。一直以来,汽车行业重准入机制轻退出机制。一旦资质到手,企业即可一劳永逸。此次,《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掷地有声地提出退出机制,振聋发聩。它力促企业诚信经营,告诫企业“打铁还得自身硬”;它也给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制定政策既要管“进”更要管“出”,要对企业、行业的发展监管到底。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