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D成车企一大卖点,但噱头大于实际应用效果

文章来源:亿欧 发布时间:2019-03-28
分享到
据了解,智能座舱是将传统座舱变成数字化、液晶化与集成化。智能座舱通过将中控、后视镜及仪表盘等硬件数字化、液晶化,并纳入抬头显示器HUD、后座显示器等HMI多屏,且在底层嵌入了操作系统、车联网服务、内容软件、ADAS系统等应用来实现人机交互。

6368935931282540829247960.jpg

近几年,随着智能化、网联网概念的提出,很多厂家和供应商已经悄悄在智能驾驶座舱领域进行了研究和开发。据了解,智能座舱是将传统座舱变成数字化、液晶化与集成化。智能座舱通过将中控、后视镜及仪表盘等硬件数字化、液晶化,并纳入抬头显示器HUD、后座显示器等HMI多屏,且在底层嵌入了操作系统、车联网服务、内容软件、ADAS系统等应用来实现人机交互。而作为智能交互功能中的HUD技术,在保障车主在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一些研究主体看来,HUD功能仿佛已经成为一台车的标配属性,吸引消费者购买。但实际上,HUD虽然在后装市场表现出色,但在前装市场,更多是如宝马等豪华车企在车辆上进行了HUD功能的配备。对于一些普通品牌,HUD仅仅凭借噱头赚取眼球,而实际能够量产的产品少之又少。

 

HUD市场引互联网公司、车企、零部件供应商加码布局

GVR报告预测平视显示器(HUD)市场到2025年将达到135亿美元。另外,其预计亚太地区HUD市场的收入将会超过北美。这一市场规模引来各个领域的玩家驻足加码。据了解,HUD可以改变驾驶员与汽车的交互——所有必要的数据,会显示在屏幕正前方。再辅以先进的传感器得到的辅助驾驶数据,可以给驾驶员带来安全、轻松地驾驶体验。

按照产品属性来分,HUD可分为前装、后装两大类。前装产品是在汽车出厂前置入,需要同车厂达成合作;后装产品一般尺寸较小,消费者可自行购买安装。近期,亿欧汽车通过与多位行业人士交谈了解到,前装HUD市场正在成为车企加码布局的一大战场。

在2018年的世界大会上,百度向外界展示了其基于HUD的AR导航功能。高德地图此前宣布与阿里巴巴达摩院共同研发了AR车载导航产品,斑马网络为Marvel X装备了AR-driving系统。其实,不止科技公司,一些车企也早已加入战局。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智能网联技术不断发展,HUD正在成为智能化和科技感的化身,受到各大车企重视,成为车企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宝马正在与一家科技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发AR-HUD技术,大众汽车也宣布将在I.D.电动车车型上搭载AR-HUD。

此外,大陆、伟世通、松下等一级供应商以及国内外一系列初创企业也在发力HUD,包括WayRay、Futurus、车萝卜等企业。

 

唱反调的特斯拉,将HUD视为选配功能

而另业界一直好奇的是,作为大洋彼岸追求极致科技体验的车企公司特斯拉,在新发布的Model Y车型上,依然没有搭载HUD技术。其实,早在Model3对外发布之时,特斯拉开行业之先宣布彻底取消仪表盘,当时业界普遍推测,Model 3将标配一套HUD作为升级方案。

但自特斯拉Model 3后,人们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特斯拉没有沿用Model S以及Model X的纵向中控屏,而是选择的横向屏幕,并且取消了驾驶者正前方的HUD抬头显示以及仪表盘,这意味着驾驶者唯一查看车辆信息的方式就是通过横向中控屏。 

截至目前,人们还是没能等来特斯拉搭载HUD的消息。这也证明,正当HUD抬头显示技术已经成为汽车标配技术之时,特斯拉却将HUD看做是选配一样的存在,甚至完全抹杀它。亿欧汽车认为,这是与特斯拉让驾驶更简化的初衷相得益彰。

按照科技狂人马斯克的意思,消费者不需要在意是否有HUD或里程表。他曾在Model 3的揭幕仪式上表示:“用户并不需要经常去看仪表盘,Model 3会简化用户驾驶汽车的方式。”

 

AR-HUD正在成为创业公司展示技术实力的重要跳板

众所周知,HUD作为一种技术型产业,证明企业的实力只能靠过硬的技术。这使得各企业纷纷喊出了“在量产车中应用新一代AR-HUD”的口号。

据了解,AR-HUD作为AR增强现实技术和HUD抬头显示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车用HUD,与C-HUD和W-HUD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拥有更大的视场角和更远的成像距离。而增强现实技术能够直接将显示效果叠加到现实路面。总结来说,AR-HUD是C-HUD和W-HUD的集大成者,并且对其部分重要环节进行了放大和优化,这是HUD发展的目标和理想状态。

另外,除了为驾驶员提供驾驶安全信息,一些汽车制造商也在设法为后排乘客提供更多基于AR技术的驾乘体验。福特公司宣布开发了一种叫做Feel the View的车窗。它利用窗户上的触觉反馈系统为视障人士提供外部事物的触觉描述,使盲人或视力受损人群可通过用手触摸的方式,感受车辆周边的风景影像。无独有偶,通用汽车也曾推出了一款AR原型车窗,其主要通过触觉反馈系统创建外部事物的触觉描述,支持乘客在玻璃上为外部风景添加想要的元素。此外,梅赛德斯也曾推出过显示AR画面的虚拟车窗概念车。

通过采访行业人士,亿欧汽车了解到,一些创业公司也正在积极加码AR-HUD市场,他们希望通过前沿的技术证明自己在行业中的实力,再去反哺企业在W-HUD市场的发展,推动与优质车企达成合作,最终提升企业在整个市场中的话语权。

 

前装HUD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实际上,HUD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虽然后装HUD实现了迅猛发展,但对于前装HUD来讲,无论是车企、科技互联网公司,抑或是供应商巨头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本田为例,其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一款概念车,采用AR技术,可以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上加载各种有用的车辆信息和路况提醒。但截至今天,产品量产时间依然遥遥无期。

 

通过总结发现,HUD在未来:

1.技术上改进空间巨大。从现有的技术来看,HUD投射图像清晰度还存在问题,在市场上有部分HUD产品用户使用体验不够好,产品出现在弱光下显示清楚,强光下显示不清楚的问题。在视觉效果上,有些企业设计的产品会产生晕眩的效果。与此同时,成像距离与体积之间的关系、能耗及散热问题都需要做出改善。

2.成本过高。 同普通汽车零部件相比,前装HUD并非标准产品,研发成本远高于其他零部件。其需要针对单一车型设计特定的光学结构。而且还需面对规模效应差、成本回收周期长等问题。

3.从生产环节来讲,大部分元件都有成型的供应商,但一些核心的元件,比如自由曲面等,加工难度比较大,对初创企业比较难,需要能力比较强的供应商。

4.而对于AR-HUD来讲,挑战更大,无论在软件或硬件方面都是颠覆性的方案,各家基本处在demo和专利布局阶段,尚没有能够成型进行具体应用的方案。

记者认为,在技术变革时代背景下,多重玩家共同参与之下的HUD市场还有存在很多挑战,尤其是如何突破技术难题。另外,在车辆本身得以应用方面,企业一味靠噱头吸引消费者的把式不能长久,需要拿出真正的技术实力,将产品推向市场。而HUD市场未来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摆脱单打独斗的模式,创业公司加强与车企间的合作,车企不断借鉴优秀的技术补充自己的短板,这样才能迎来HUD市场的整体发展。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