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发展的理想与现实之争

作者:孙晓红 文章来源:腾讯汽车 发布时间:2013-05-23
分享到

无论是李书福还是赵福全,他们两个对于这句话调侃话,如今应该是感触良多。回想他们2006决定携手走到一起那一刻,无论如何不会想到这一天吧。

最近业界关于赵福全离辞的议论甚多,弄得李书福处处躲不开这一话题。又加上最近孙晓东上任销售老总,原销售老总刘金良转管新能源,人们更是把疑问的目光投向了吉利。

甚至质疑起吉利的战略问题,弄得吉利苦不堪言。

这个问题,形而上一点来说,其实是所有自主品牌都会遇到的问题,是所有企业发展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在如今的中国,世界从未有过的高速发展中,信息大爆炸,全世界企业都跑到中国捞金、全世界汽车都跑在中国的马路上……这种情况,今后一定还会发生。

所以,李书福有苦难言,“不敢说实话,因为他一两句话说不清,他说的话,也未必就能表达他的本意,一千人有一千个人的理解,如果再经过媒体传播,不知道变成啥样,干脆不说,是为上策。

但是就算如此,李赵七年合作一旦告吹,就等于是向外界掀开了遇到的问题一角,外界不关注是不可能的。

这个故事也是一个苍凉无奈的故事。试想一想我们自己那些曾经的理想,那些热血最后化成的无奈,跟李书福此时的无奈、赵福全此时的苍凉一模一样。

简单地说,李书福和赵福全的问题,是理想遇上了现实,理想使他们走到一起,现实又让他们分开,七年之久的坚持,无论对于李还是赵,都是一场不小的坚守。对此,媒体不应该有太多的好奇揣测,换了别人,也许还做不到这样。

可以说,赵福全是理想主义,那李书福同样是理想主义,而且这两个人都是不仅仅有理想,还有能把理想付诸实践的实干主义精神和能力的人。赵放弃戴克优越的待遇回国,是为了实现一腔热血报国之梦,李舍得一身剐,硬把汽车从高高的神坛拉下,而且雄才大略,想要把吉利做成世界的吉利,两个人遇到一起,是必然。就算飞机上遇不到,他们一定会在一个别的地方遇到。在哪里遇到不重要,但是,一定会遇到。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李赵配合默契,李对赵充分信任,赵也是觉得遇上了伯乐,努力工作,以报答知遇之恩。在吉利工作期间,整合了以前的四个研究院,建成了拥有两千多人的研究院,赵福全最骄傲的就是两个大奖,一个是吉利与国际接轨、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吉利特色的全新技术体系,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大奖,这也是国家科技进步奖首次授予一个研发体系而非具体产品或技术;一个是在安全技术领域连续取得突破性进步,从最初自由舰C-NCAP碰撞成绩只有两星,到后来连续的五星和欧洲NCAP的四星。至此,吉利已有五款C-NCAP车型和一款EuroNCAP四星车型。

而且,赵和研究院的努力,也使得吉利的品牌形象大有提升,品牌形象由低档变为安全实用为内涵。

这充分说明,赵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但是,赵的工作,是否就正是吉利所需要的,或者说,吉利的全部需求,赵是否都能满足?

客观地说,两个理想主义者既然走到一起,肯定有很大的契合面,但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自然会有不同的行为,赵是坚持要把研究院做实,体系梳理好,作为百年基业,而不能说李没有这个需求,只是,市场逼着李需要更多的车型。

这一点,可是说到所有自主品牌面临的问题了。众所周知,不要说中国的自主品牌,任何一个企业,只要是后来者,不模仿是不可能的。丰田本田现代都走过这段路,现在是自主品牌在走了。而由于中国要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引入合资政策,从而使得全世界的汽车企业都跑到中国来建立合资公司,消费者的选择余地相当大,所以,如今自主品牌已面临着不能再简单地逆向开发这样的路子来走。但是,正向开发巨大的财务成本和时间成本,就算把国企也算进去,也没有几家承受得起,更不说,竞争对手正一款款地推出新车,市场嗷嗷待哺,李书福要求每年都有数款新车推出再正常不过,否则他就不是李书福了。

记得2010年时,赵福全曾经对媒体宣称过,吉利2015年前推出5个技术平台、15个产品平台、42款车型的计划,但是后来,这计划却没有实现。2011年时一个发布会上,我间经追问过此事,赵说,一切要根据市场需求来,我只是说我有能力推出这些个车型。大家都知道,研发是要听从市场调研的,不能把车型不能推出归罪到赵的能力上面,还有一个佐证就是:吉利SUV车型比别的企业晚了至少好几年,别人都卖得风风火火时,吉利一直没有SUV上市。据可靠消息,吉利不是没有SUV车型,而是因为没有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上不了目录。至于到底为什么,恐怕只有李书福自己明白。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大家都说吉利车型少销量不太好,那如果SUV车型早几年上市会是一个情况?!

有些吉利内部人诉说,他们都忙于体系建设了,对于车型投入太少。那么,面对一个刚刚想要走入正规的企业,体系的建设当然重要,而且一定是千头万绪,自然也就不可能有太多的精力顾忌到车型上面去。对于一个注重体系建设的人来说,对逆向开发一定抱有相当的抵触。尽管吉利这几年推出的车,改款的车难说是正向开发,可以看作是赵的一个妥协,一个折中的方案。

有人说,吉利正在走的路,奇瑞走过,比亚迪走过。无非是说分品牌的事情。按照赵之前的规划上,5个技术平台,15个技术产品平台,42款车型,再加上之前的产品,分品牌也是理所当然的。至于人们说其三个子品牌不太清晰,这一点牵扯到品牌规划的上层建设问题,并不仅仅是产品研发和销售那么简单的问题。横向比较一下,自主品牌里卖得红火车型,哪一款敢说不是逆向开发的产品?!

不要说吉利,所有的自主品牌遇到的问题都大同小异,时至今日,甚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正向还是逆向,是自主品牌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

好在现在的自主品牌多少都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能力,至少不再是简单的抄袭,而是借鉴和改进。

话虽是这么说,但是,这个选择也不是一定要马上给出答案,分一个长期短期,分一个市场与企业能力总和的问题,是一个理想与现实的问题。前面说过,在如今这样一个时代,自主遇到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所有汽车前辈可能遇到过,但一定不会如此集中,如此急迫。企业就比如是在走独木桥,平衡成了最关键的问题。既要顾及到核心技术的掌握,又要不失时机地推出市场所需要产品。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可是就算输了,你能单纯地说哪一方做得不对?企业何其难哉!

理想里,我们是要自主成为世界最强品牌,现实里,自主步履维艰;理想里,自主要有正向开发的好产品占领市场,而现实里,逆向开发的车型大行其道;理想里,国人都支持自主,现实里,国人唯外国月亮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