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OEM厂商的采购政策浅析

发布时间:2010-07-13
分享到

随着全球汽车制造业的重心快速地由西向东转移,以及中国本土汽车制造企业的兴起,中国正日益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密集的地区之一。本文以神龙公司和广州本田的采购政策为例,试图从总体上对中国OEM厂商的采购政策进行详细描述。

目前,在中国境内主要有27家合资的OEM厂商以及20家本土OEM厂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和奇瑞、吉利等。这些OEM厂商的零部件供应商主要集中在中国境内,而他们的采购政策无疑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下面以神龙公司和广州本田的采购政策为例作出具体阐述。

一般政策

这里主要指中国OEM厂商的国产化政策、供应商布点和拓展等。

1、以神龙公司为例

该公司的战略之一就是国产化,并努力实施这一战略。对于该公司生产的标致307来说,在2006年的国产化率达到60%,可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车。根据国家的汽车产业政策,他们比较倾向于从国内供应商采购所需要的零部件。目前,该公司大约有240家供应商。由于本土的供应商主要供应低端的零部件,他们在采购高端的零部件时,比较喜欢国际供应商,比如博世、德尔福等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供应商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会引导神龙公司的开发方向。

从1990年开始,神龙公司开始推行多渠道采购战略,这就意味着对于同一种零部件会选择两家或两家以上供应商同时供货。该公司在采购前有比较完善的报价询价体系,通常会选择3~5家潜在供应商进行比较,而采购的标准是价格、可持续发展能力、质量和研发能力。在采购的过程中,他们会与关键的供应商签订开发协议,同时鼓励供应商系统供货。

2、以广州本田为例

该公司注重供应链的建设,目前其在国内大约有160家供应商。该公司也比较重视国产化的进程,早在1999年11月前就已经实现了40%零部件的国产化。

在供应商的布点前,他们会先进行调查和研究,而其评价体系为QCDDME标准(即质量、成本、供货、开发、管理和环保),在最终的评定结束后,他们会选定合格的供应商。

该公司的一大特色是在本企业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上,将质量管理工作的控制点沿伸到供应商。这种主动型的供应链管理,意味着与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的关系,以保证供应商的供应能力和产品质量。在产品的开发阶段,他们就与供应商合作,并与供应商建立利益共同体。

该公司在供应链管理中采用“精益生产”的模式,他们认为产品70%的质量来自于供应商。他们要求供应商的产品合格率达到100%,而对供应商所采用的质量标准是本田公司的全球质量标准。为了保障供应,他们把质量管理活动推广到二、三级供应商,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其出口的车型与本土市场销售的车型共享相当一部分的本地供应商。

供应商的选择需要由日本总部认可,也就意味着他们推行全球采购/供应战略和政策。一般情况下,他们比较倾向于日本的供应商。

系统化或非系统化采购

系统化采购是指按照一个产品系统(如制动系统或发动机管理系统)从供应商处采购。这是国际通行的采购模式,而在我国由于零部件供应系统的发展不够完善,在某些情况下OEM厂商采用了该种模式,比如委托一家供应商开发与生产整个产品系统。在许多情况下,OEM厂商会采用一些替代的模式,比如对于一个系统中的不同部件,分别从不同的供应商处采购,然后在OEM厂商那里进行整合和装配。

采购标准的变化

不同OEM厂商的采购标准也会有所不同,如上文所提到的广州本田评价体系为QCDDME标准,而神龙公司的采购标准是:邀请数家供应商来投标,然后询价,对于技术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最后根据供货期、价格和质量等因素进行最终的确定。

目前整个采购标准没有重大的变化。众所周知汽车产业是一个历史超过100年的较为传统的产业,又是一个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进入的壁垒比较高。整个产业结构不会在短期(如数年内)有重要的变化,因而采购标准也不会在短期内有重要变化。

“关系”在供应商选择中起的作用

众所周知,“关系”在我国的供应商选择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如属于某汽车集团的OEM厂商会比较倾向于从本集团的供应商处采购相关零部件,即所谓的“地方保护主义”。而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越来越与国际接轨,“关系”的因素正在被逐步淡化。

与此相对应的是国际OEM厂商会选择一些在全球范围内与其有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作为其在中国市场的供应商,一些特别的例子是国际OEM厂商对于其从全球其他地区引入中国的车型会比较倾向于采用一些原有的供应商或其在华合资企业作为中国市场的供应商。

供应商位置的选择

供应商与OEM厂商的距离也会对其能否成功供货产生影响,即采购半径的概念。例如,一家本土的OEM厂商会选择离其数百公里以内的供应商作为其主流供应商,这主要是出于成本和运输距离等因素的考虑;而另外一家国内领先的国际OEM厂商会对冲压件和关键零部件(如动力总成)的供应商的供应半径作出规定。

供应商与竞争对手的关系对于采购政策的影响

目前,一家供应商同时为几家有竞争关系的OEM厂商供货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个别情况下,如果一家供应商属于某汽车集团(如一汽),在该供应商为其他汽车集团(如东风)所属的OEM厂商(如神龙公司)供货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总体来说影响不大。

OEM厂商的平台(车型)战略的影响

一些比较先进的OEM厂商会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平台战略,例如,将同一个供应商的系统产品用于同一平台上的不同车型。还有一些情况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台共享同一个供应商的同一系列产品。

OEM厂商进出口车型的零部件采购

在一般情况下,OEM厂商的进出口车型的零部件采购会采用同一个供应商。

采购决定权的归属问题

目前在中国的OEM厂商主要是那些合资企业,虽然在一般情况下国际OEM厂商在合资企业中占的股比不超过50%,但是由于其占据了资金、品牌、管理、技术和产品的优势,这些合资的OEM厂商采购决定权一般主要由合资双方中的外方掌握。

采购部件的国产化

在中国加入WTO以前,根据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和平衡外汇等的需要,国产化曾经是中国OEM厂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加入WTO数年后的今天,国产化工作依然相当繁重。这主要是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因为从国外进口零部件需要支付相关的税费,同时还要承担运输和包装方面的费用。

采购的模块化

采购的模块化是指将两个模块的产品,如汽车空调系统和发动机风扇、散热器一起采购和装配,以降低采购成本。目前,中国的OEM厂商还较少采用这种国际通行的模式 。

对于供应商的要求的变化趋势

综上所述,OEM厂商对于供应商的要求,正日益与国际接轨。系统供货和模块化供货正日益成为流行趋势;“关系”在采购中所起的作用正日益淡化,特别是对于一些领先的OEM厂商而言;质量、成本和开发能力等供应能力正日益成为最重要的采购要求。

收藏
赞一下
0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