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升级转型需要解决的3大问题

发布时间:2016-03-08
分享到
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很多中国本土品牌都在思考如何升级与转型,在国家提出制造业2025的背景下,淘汰过剩产能,打造新的品牌价值,成为很多品牌所关注的方向,在我和一些品牌的接触过程当中,发现品牌都在思考如何为其赋予更多的意义和价值,对此我大概有如下三个方向的思考。

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很多中国本土品牌都在思考如何升级与转型,在国家提出制造业2025的背景下,淘汰过剩产能,打造新的品牌价值,成为很多品牌所关注的方向,在我和一些品牌的接触过程当中,发现品牌都在思考如何为其赋予更多的意义和价值,对此我大概有如下三个方向的思考。

“精众化”需赋予品牌更多探索意义

今天,大众市场的碎片化加剧,市场正在被瓦解与分化,消费者因生活方式、兴趣爱好、价值观而呈现出精众化聚合的趋势,而互联网思维进入各个领域,互联网思维深度浸入大众市场,带来的是屌丝市场的极度繁荣,原有的消费秩序正在被瓦解,而有品质的消费市场目前还处于稀缺阶段,消费群体的重新聚合,在推动产品和品牌的升级与转型,品牌需要去思考如何激活和创造精众消费的新需求。

对于面向精众时代的产品和品牌而言,不仅仅是要解决产品是什么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中国很多品牌在过去主要面向大众市场,解决了“是什么”和 “怎么样”的问题,但是,面对精众市场却缺乏吸引力。很多引领趋势的品牌,则重点把精力放在了“为什么”上面,例如,苹果的 “ThinkDifferent”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未来中国很多本土品牌都要思考如何解决精众消费者对于产品和品牌的终极价值的追求。

另外,对于精众而言,消费不简单是一种需求的满足,更成为了一种探索,以及发现自我的过程。例如,这几年在旅游行业,自助游、自驾游兴起,旅游服务行业正在面对精众市场做新的产品定义,核心点在于为精众创造更有体验感的探索,发现新的内容比看到更美的风景对于他们而言会更有意义;再有如,华为手机对其品牌进行升级再塑,推出主打爵士人生的Mate7,使华为在精众手机市场牢牢的站住了脚,对于精众而言,他们需要和品牌建立“更具品味的生活”以及“创造了一种新的与众不同的科技体验”的联系。

品牌需融入“年轻化”的语境

如何能够融入年轻化语境,使用年轻人所习惯的沟通方式,是品牌年轻化升级的首要任务,其次,对于85后、90后人群更加个性化的需求,品牌与产品需要具备 3个要素,第一,需要有独特风格;第二,需要具备有情感态度的表达;第三,需要具备高颜值,无论是在产品包装上,还是在广告内容传播上,都需要展示极致和简洁的品牌形象。

同时,在品牌融入“年轻化”语境的过程中,品牌需要关注和了解年轻人的流行文化,在他们特有的“文化”中寻找品牌立足的机会。现在的年轻人更加关注自我,品牌所塑造的形象,一定不能高于他们,品牌需要与消费者玩到一起,建立相互的认同与匹配。

如今的年轻人已经无法被品牌所标签化和符号化,他们所需要的品牌,一定是能够让他们可以深度的表达自我,展示自我。对于新形态下的年轻营销是让年轻人自己加入到品牌传播战役中来,发挥他们的才艺和特长,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成为品牌传播的一员,不管是高逼格,还是高大上,让他们自己去定义,让年轻人为品牌做创意,让年轻人来塑造他们所需的品牌,而品牌只需为他们提供平台和产品,以及肯定与认同。

品牌如何应对互联网商业?

所有的传统企业和本土品牌都想拥抱互联网,而目前互联网更多的是被用作品牌营销的通路与平台。对于部分传统企业而言,互联网成为了它们线上销售的渠道,将线下的产品搬到互联网进行电商销售,这样的模式对于企业而言其实是把双刃剑,如果只专注于提升线上的销量,反过来又将会冲击到线下经销体系,其中利弊需要企业主平衡把握。

同时,也有部分品牌专注于营销的互联网化,利用互联网媒体、平台做些线上的传播,做热点话题性的炒作,以及病毒视频的投放推广等等。由于人们对于品牌互联网化的理解各有不同,使用和应用上也会有不同的效果,但随着互联网不断的融入生活和成为了生活的依赖,我认为在未来需要关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化转型”趋势,要关注消费者的定制化消费需求。

同时,随着互联网与消费者生活更加紧密的结合,企业可以打造出更加符合互联网语境的产品,并连接线上与线下,构建立体化、融合化的传播体系,我想这些都是企业在品牌转型升级中需要关注的话题。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