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迪 Q4 e-tron 聊起 AR-HUD

文章来源:Astroys 发布时间:2021-03-17
分享到
最近新发布的奥迪Q4 e-tron继大众ID系列后也搭载了AR-HUD。
最近新发布的奥迪Q4 e-tron继大众ID系列后也搭载了AR-HUD。今年应该算是AR-HUD开始量产的元年了。

图片

去年奔驰S级的AR-HUD和大众ID系列、奥迪Q4 e-tron相比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奔驰是基于DLP的技术,大众和奥迪均采用了TFT方案。上一代的W-HUD基本上都是基于TFT技术的。

TFT技术本身应用到AR-HUD,在VID和FoV均增大的情况下,会有一些技术瓶颈。例如颜色失真的问题、能耗高,最难办的是阳光倒灌产生的严重的发热问题。

图片

DLP不会有TFT的那些固有问题,但实现理想的VID和FoV的tradeoff就是要增大封装尺寸,据说日本精机给奔驰供的那套AR-HUD封装尺寸接近20L(有待确认),这不是所有车型都能给出的空间,当然电动车会有一些天然优势。

非球面镜、折叠镜反射的传统光学架构下,VID和FoV增大和封装尺寸基本就是成正比的,没什么太好的方法。

除非过渡到下一代光波导、CGH、HOE这类全息技术,传统光学结构会很大的简化,但目前离量产还有段距离。

而TFT方案要扩大VID和FoV同样会面对封装尺寸增大的问题,同时因为需要用更大尺寸的LCD,阳光倒灌的问题会更严重。

事实上LG给大众供的那套AR-HUD实际效果并不好,后来也不了了之不再谈了。国内水晶光电给红旗E-HS9供的AR-HUD也是TFT方案,没看过实际效果,不知效果如何。但从红旗并没有对此大张旗鼓宣传,推测效果也不理想。

看奥迪这次的效果视频,VID达到了10m,FoV具体没提,应该至少是10*4,成像尺寸也较大。这个尺寸应该采用的4.1’'LCD,大部分用的都是京瓷的。前面说了,这个尺寸的LCD,冷却会怎么做很好奇。

图片

AR-HUD效果的关键除了光学部分,软件也是关键,硬件和软件部分是两个不同领域供应商做的。传统的W-HUD供应商基本都具备TFT方案的能力,DLP方案PGU也都是外购,过渡起来也不难。

软件部分我们最常忽视,单靠目前主流的ADAS和车辆信息融合加AR渲染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如果没有高精定位、防抖补偿、延迟补偿,很难实现图形信息的丰富性和显示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我们看在奥迪的宣传中,讲到摄像头、雷达、ESC和GPS信息融合,也有防抖补偿和延迟补偿算法,但没提到有没有高精定位。FCW和ACC的信息显示应该是不错的,再丰富的信息显示恐怕也有局限。

图片

我们再看CES上松下发表AR-HUD的效果视频,硬件是国外知名的初创公司Envisics,他们是CGH全息技术,最终的技术离量产还有段距离。

软件是一家叫Phair的美国初创公司给做的,他们之前是用手机做AR导航。效果视频里物体识别与定位的准确性和可行驶道路的magic carpet的铺设、信息延迟的效果等都很好。

Phair应该用到了SLAM技术,实现了高精定位和3D建模,松下也声称用到了防抖摄像头,在硬件层面解决了抖动问题。

图片

信息传输速度说是300ms,比较存疑,ADAS融合加AR渲染后图形显示国内一般可以实现300ms,不过加上SLAM等算法后不知道算不算是快的,国内无先例,不知道实际效果。

松下CES 2021上发布的AR-HUD效果视频

另外,奔驰S级的效果也不错,也是用到高精地图加高精定位的。软件用的也是一家初创公司,很多都是奔驰出身,估计是奔驰一手培育出来的。

奔驰S级的AR-HUD

总体来看,光学部分从Tier1层面能力差异不大,软件部分国外已经走在我们前面。我们在网络平台能看到国内四维和东软等公司的软件方案,信息延迟和准确性方面还是有待提高的。但这也不是说是AR导航软件公司的问题,涉及到ADAS信息pipeline的速度,还有做到奔驰和松下那种高端方案成本也会hold不住的。

这次就这奥迪的新车简单吐个槽,以后有机会系统写一下AR-HUD的文。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