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转型升级策略探讨--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闫建来先生

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闫建来先生

作者:陈永光 陈芳芳 文章来源:AI《汽车制造业》 发布时间:2013-05-14
分享到
近年来,中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

近年来,中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今后,我们还要实现向汽车产业强国的转变,集成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同时,想取得技术上的突破,人才是最核心、最关键的基础。未来,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和制造中心,技术集成创新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寻求技术突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从1983年我国现代汽车工业起步到今天的这30年间,我国的资本积累已经基本完成,从原来的汽车产业落后国家发展成为今天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国和新车消费国。

近年来,中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闫建来先生介绍,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国产化率最高已达95%,承担着为汽车国产化服务的重要任务。他还表示,未来,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和制造中心,技术集成创新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寻求技术突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第一类国家销售资源,第二类国家销售产品,第三类国家销售技术,第四类国家制定标准和规则,而我们目前正在做的是‘销售产品’,只能获取较为低端的利益。工业化之后,西方国家已经把产品制造业的利润降低到3%~5%。”闫建来先生说道,“毋庸置疑,寻求突破、实现技术领先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大国与强国的差别在于技术,技术的根基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相关大专院校的任务,企业也有责任,社会更有责任。”
  
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是一个庞大、多层次的复杂工业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不容忽视:

(1)零部件企业数量庞大,多种经济成分共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2)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行,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现正遭遇来自印度、巴西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严峻挑战。

(3)外资企业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深度开发,不断挤压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2年排名前十位的乘用车企业中,共有7家是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合资公司,总销量为907.11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8.54%。2012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648.50万辆,同比增长6.10%,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85%,占有率比2011年同期下降了0.38%。与此同时,国内一些重要的零部件龙头企业陆续被外资收购,外资资本渗透已经从大型企业转向中小型零部件企业,严重威胁到自主品牌的发展。近年来,多家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巨头落户重庆和上海等地。

(4)自主创新能力低下,技术含量较高的零部件产品技术掌握在外方手中,如电喷系统(如上海联合电子、北京万源德尔福等)、自动变速器(如东风本田等)、高压油泵(如无锡威孚等)、ABS(如上海汽车制动系统公司等)、安全气囊(如长春奥托立夫等)和排气净化系统(如大连华特吉莱特排气系统公司等)。

中国的汽车市场对外是完全开放的,竞争也最为激烈,越来越多的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在中国设立独资企业。目前,全球排名前100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有70%已来华开展业务,在中国大陆进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外资企业超过1200家。同时,博世、德尔福、电装、麦格纳、大陆、住友、德纳、法雷奥和富士通电子等跨国零部件巨头竞相在中国市场扩大投资规模。而国内大部分关键零部件还依赖于外资企业供应,缺乏完善、稳定且和谐的零部件配套体系。2012年8月大众汽车发出公告,称中国一汽集团侵犯了大众汽车四项专利技术,此消息一出引起业内外一片哗然,外资对中国汽车企业的警惕之心昭然若揭。
闫建来先生表示:“直接购买国外的零部件模块使得自主品牌企业的发展极为被动,一旦因为价格或其他原因造成国外零部件停止供货,我们将面临无车可造的尴尬境地,关键零部件由外方控制生产技术及产品开发,这严重制约了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然,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中国,在加剧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竞争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管理水平,促进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据了解,电装2012年对位于上海的技术中心进行了迁移和扩充,投入规模达5.5亿元,员工人数扩充到500名,并配置了先进的研发和测试设备,希望籍此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增强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子、关键总成及零部件成为提升汽车零部件行业领域竞争力的关键。传统汽车的安全、节能减排技术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是汽车零部件技术进步的方向。

微利时代已经来临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1月22日,共有38家汽车零部件行业上市公司发布了2012年度业绩预告,其中22家公司预计净利润同比下滑,占比近六成,产品和客户结构较为单一的企业业绩下滑更为严重。

商务部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受整车企业低迷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利润出现了大幅度下降。有关研究表明,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高额利润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今后将向微利方向发展。整车企业的压价、行业之间的竞相降价、原材料涨价及国际巨头的冲击无疑都给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随着竞争的加剧,产业群高度集中,规模不断扩大,未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只能靠量的增大来获取利润,一批规模较小、技术力量弱、没有品牌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将最终被淘汰出局。2013年1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汽车行业兼并重组的目标和任务:
到2015年,汽车行业前10家整车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90%,并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支持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与整车生产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发展战略联盟,实现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化生产。

集成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

目前,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产品的技术性能落后、生产技术落后、尚未形成高水平的汽车自主开发能力、过多地采用合资或以成套的方式引进国外技术,以及缺乏相互之间有效的协调组织等,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汽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合资企业的零部件采购权基本都掌握在外方手中,即使合资公司利润变薄,外方通过控制零部件采购体系,依然能获得巨额利润,因此,加速中国汽车零部件关键技术的创新刻不容缓。

如何在自有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自主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如何以世界级的眼光整合国内国际的优势资源,不断推进本土化创新,已成为中国汽车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赢得未来市场的关键。“在汽车工业领域,作为自主创新的主要模式,集成创新将日益成为主流,同时也是提升汽车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我们不鼓励单一的基础创新,而是更提倡集成创新。集成创新要求,不一定每个关键零部件都要企业自己生产,而是整合最优质的内外部资源,开发出最好的整车产品。根据我国国情,现阶段应该走集成创新的道路,这是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核心,也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战略选择。”闫建来先生说道。

技术突破,人才是最核心、最关键的基础

闫建来先生表示,我们要想成为汽车产业强国,必须做好以下四大基础工作:

(1)资本基础 目前来说中国已经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

(2)技术基础 具备雄厚的技术基础,不需要任何人指导就可以做出完整的汽车,并且完全不妨碍其使用性能,但我们承认与国外有一定的技术差距;

(3)市场调节 通过政府的垂范作用,为中国汽车企业提供发展壮大的机会,通过市场模式鼓励等措施,正确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4)技术人才 这是最核心、最关键的基础,也是应优先考虑的重要要素。

在谈到如何才能突破技术领先时,闫建来先生向记者表示,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要想实现转型、升级,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是最核心、最关键的基础,而汽车零部件行业需要的人才又是极其复杂的,如何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是一个时不我待的大问题。

闫建来先生表示:“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严重制约了汽车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通过建立一些项目平台培育人才,按照‘选择-培养-输送-积累’四个步骤,先去挑选可培育的人才,用优秀的项目平台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然后输送到汽车企业去,不断地为汽车行业积累技术人才。”

最后,他结合我们较为熟悉的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C),阐述了什么是实践育人,什么是百折不挠,什么是人才希望。他指出,汽车产业由大变强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人才,社会各界尤其是汽车领域内的各种组织应特别重视“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

“汽车产业在中国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希望青年学生们坚持站在汽车产业的第一线,从学术、工程、管理和文化等多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技能。”闫建来先生表示。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