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30年市场究竟有没有换到技术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3-08-19
分享到
今年是中国汽车工业60年,面对合资企业乃至高档车品牌纷纷加速在华建厂的趋势,对于中国合资厂搞了30年,究竟市场有没有换来技术又再次成为一个话题。

今年是中国汽车工业60年,面对合资企业乃至高档车品牌纷纷加速在华建厂的趋势,对于中国合资厂搞了30年,究竟市场有没有换来技术又再次成为一个话题。

日前,奥迪品牌公布一份数据显示,目前奥迪主要车型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60%,未来这一数据还将进一步扩大至85%。在该品牌500多家供应商中,中资零部件供应商已经达到了180家,其中60家中资供应商甚至进入了奥迪全球的采购体系。

而对于整个一汽-大众而言,20多年的合资历程中,一直努力的一个课题便是如何尽量的学习、掌握一门造车的技术、去学习经营一个想要百年长青的品牌。而这样的企业愿景如果是写在一份新闻稿件中或是出现在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无疑会让很多民众甚至新闻从业人员觉得不屑一顾。但是如果将它与上述高达60%的零部件行业国产化率的数字放在一起,便没人觉得这是个笑话。事实上,这与日系、韩系企业零部件供应几乎呈闭合状态、90%以上的供应商来自本土企业的情况相比,德国人的开放与中国最早一批合资企业人的努力让行业看到了希望。

当我们在怀疑中国人的汽车强国梦是不是一个能够照进现实的梦想,怀疑新中国第一代汽车人的梦想在我们的时代是否依然存在时,不断努力在这一道路上的合资企业给出了他们的中考答卷。

2013年7月,在广东佛山的一个偏远的小镇上,来自德国大众集团的高级管理人员及高级技师们在这里集中试车,试验的对象是中国合作伙伴带来的后者自主研发的红旗牌高档轿车。

虽然我们还不能用量化的指标来评价这次试车对于我们红旗品牌的作用,但是跟最初“欧美小伙伴们”只肯将一些过气的车型和技术试探性的拿到中国工厂来组装相比,我们合资30年无疑换到了比“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要重要得多的东西。

就像华为总裁任正非所言,“华为最大的竞争优势是远低于跨国巨头的研发人力成本。”而这样的优势同样是我们零部件供应的跨国竞争核心实力所在:奥迪LED大灯电子控制器供应商科博达为例,这间初创于温州的民营企业,自2008年一汽-大众奥迪首次采用其自主研发、生产的电子组件后,在其后的5年间,先后成功跻身奥迪、奔驰、宝马、宾利等品牌车型的全球供应商。而随着中国研发团队的加入,最初价格在2000多欧元的LED氙气大灯的价格如今已腰斩50%以上。然而在这家公司里从事研发工作的,都是30岁左右的中国年轻人。

当回忆最初如何跨上国际竞争舞台时,汽车部件商们与华为有着同样的感触:标准。合资企业带来的国际巨头的制车标准。有了标准作为基础,然后才是中国人并不弱于世界任何国家精英的智慧与耐力。

纵观我们在产业链上所取得的成绩,企业动辄百万的销量数字或许仅仅只是浮现于合资表面最容易被人关注到的一层意义。正如同所有挤进了中国社会的国际汽车巨头的“英雄所见”,中国汽车最大的实力并不来自于人口众多的市场,而是中国两代汽车人用他们持续的努力与从不曾放弃的理想,连接了东西方的汽车世界。

1

收藏
赞一下
0
/
正在提交,请稍候…